:::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歐洲安全觀點泛論法國國家安全戰略
書刊名:國防雜誌
作者:胡敏遠
出版日期:2001
卷期:17:3
頁次:頁52-63
主題關鍵詞:法國國家安全戰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5
  • 點閱點閱:4
     一、法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制訂原則與歐洲安全的未來走勢,不可分離。同樣地,法國任何一項國家戰略的訂定原則都與歐洲安全息息相關。 二、就現階段歐洲的形勢而言,隨著美蘇兩極化國際體系解構,區域性安全問題亦將更趨於複雜而多變,尤其是西歐正逐漸從客體走向主體,相形之下更彰顯出後冷戰時期建構歐洲集體安全新體系的重要性。 三、法國制訂其國家戰略之際,在經濟戰略上原則是隨歐洲共同市場的規劃與步驟前進,方向上不會有太大的偏差。然而在政治與安全戰略上,則必須隨歐洲國際環境改變而有所調整,才能確保法國在歐洲的既有地位。 四、法國國家安全戰略的內涵大致如后:(一)國家安全戰略與歐洲防衛結合;(二)軍事戰略絕對不考慮再在歐洲打長期的傳統戰爭,同時需保持獨立核子兵力,以期對付同盟的全面嚇阻態勢;(三)經濟與國防合一;(四)發展獨立自主的核子戰略。惟法國所關心的是如何能夠確保其核子嚇阻的可信度,其關鍵在於使其能適應可以預見的技術進步。時至今日,法國「以弱敵強」的嚇阻戰略原則是非常適當,法國的嚇阻準則也就是「不用」的準則,容許其政治當局有相當的評估環境自由,也就會有某種程度的彈性,對於戰咯環境的變化應不難適應。 五、法國國家安全戰略的未來發展,必然會隨歐盟統合速度的快慢而作調整,在此發展過程中,法國仍然會像以往一樣,運用其國家的一切資源,先在國家安全的前提之下,努力與其他歐洲國家共同開創一個屬於法國與歐洲的國家安全策略。
期刊論文
1.沈玄池(20000900)。歐洲聯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體制與運作方式改革之研究。美歐季刊,14(3)=139,263-30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東野(19910400)。後冷戰時期的歐洲安全新秩序。問題與研究,30(4),35-4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惠玲(20001100)。歐盟「共同外交暨安全政策」之運作理論與發展。問題與研究,39(11),49-7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鈕先鍾(19930100)。法國的國家安全。國防雜誌,8(7),9-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周世雄(20000300)。歐安組織之信心暨安全建構機制(CSBMS)--功能及成效評估。國立中山大學社會科學季刊,2(1),183-2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Zelikow, Philip(1992)。The New Concert of Europe。Survival,34(2),151-152。  new window
7.陳玉剛(1999)。歐盟共同外交與安全政策機制及其能力評估。歐洲季刊,1999(4),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Nye, Joseph S. Jr.(1990)。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Basic Book。  new window
2.國防部(1995)。1994法國國防白皮書。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亞中(1999)。歐洲統合。臺北:揚智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毓鈞(1989)。1980年代大西洋聯盟安全政策之研析:理論實踐。台北:文化大學中美關係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Rummel, Reinhardt(1990)。Auf dem Wege zu einer gesamteuropäischen Ordnung。Entwicklungstendenzen nach der Ära des Ost-West-Konflikts。Baden:Nomos。  new window
2.張壯熙(19980000)。法國對歐洲聯盟整合之政策與作為。歐洲聯盟:理論與政策。臺北: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Schmidt, Peter(1987)。Westeuropu as Sicherheitspolitik。Jahrbuch der Europäischen Integration。Bonn。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