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從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的成形與發展看網際網路公共資源分配和標準制定統籌管理機制的政策與法律問題--一九九八至二○○一年的國際趨勢觀察和省思
書刊名: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
作者:劉靜怡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u, Ching-yi
出版日期:2001
卷期:30:6
頁次:頁95-163
主題關鍵詞:網際網路統籌管理網際網路網域名稱網路位址智慧財產權標準制定組織網際網路公共資源非政府性國際組織網路民主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6)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5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8
     網際網路賴以運作的IP Addresses和Domain Name System(DNS)的重要性,在世界各國政府對於網際網路的發展日漸重視,以及商業組織利益競爭的趨勢主導下,幾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以美國IANA(Internet Assigned Numbers Authority)為中心的網路統籌管理(Internet Governance)機制之運作,由於在「事實上之壟斷性」和「未能合乎權責相符的要求」兩方面遭受極大質疑,一九九八年起美國政府透過針對此一攸關網路世界未來發展的公共資源所作的政策宣示,促成IANA的轉型,過渡至目前網路統籌管理的新國際組織「網際網路指定名稱與號碼機構」(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 簡稱ICANN)。在美國商務部主導下於一九九八年十一月七日正式宣佈開始運作的ICANN,最近一年來似乎已在某種程度內取得網際網路社群中各種不同利益團體的認同,其未來如何發展固然必須視商業競爭與國際政治角力的協調而定,然由於涉及資訊科技且跨越國界、種族與文化的國際組織運作,在人類歷史經驗中絕無僅有,ICANN所標榜的網路民主是否仍能像過去在網路世界利益衝突極為有限的前提下所運作者般生存,似乎難以斷言,正因為如此,自一九九八年底到一九九九年底這段期間,ICANN所遭遇和化解的種種網際網路公共資源分配之實質與程序兩方面爭議,值得記錄與分析。本文主旨,即本於作者觀察ICANN的實際運作和參與其數次實際召開之大會的經驗,分析目前國際網際網路公共資源分配機制所涉及的政策和法律問題。此一論文嘗試回答在目前國際網路界激烈爭辯攸關網路世界基本秩序之統籌管理的網路位址(IP address)和網域名稱系統(DNS)等協調重整問題之際,凸顯出哪些值得思索的程序和實質議題,以及我們應該如何因應國際上網路公共資源分配規範機制變遷的趨勢。作者初步認為:ICANN或許意味著過去「科技烏托邦」式的網路規範模式已受到某種程度的挑戰,隨之而起的可能是更多國際政治、法律、社會、文化與教從ICANN(The Internet Corporation for Assigned Names and Numbers)的成形69與發展看網際網路公共資源分配和標準制定統籌管理機制的政策與法律問題育因素滲入的現象,所以ICANN的成形與運作被稱為「網路制憲」似乎並不為過。在此一網路制憲的過程中,我們固然應該關心「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兩者如何達成合理的整合與妥協結果,然而,我們似乎也該同樣關心的是,在這一波國際網路界的變動趨勢中,臺灣如何自我定位和自我調整,以面對可能的挑戰與競爭。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