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與教師社群的關係
書刊名:博物館學季刊
作者:范賢娟
作者(外文):Fan, Hsian-chua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16:1
頁次:頁63-67
主題關鍵詞:天文科學教育館教師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2)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0
     本文從實務經驗的角度,介紹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以下簡稱天文館)與教師社群的各種互動關係。大體而言,可分成五種主要的互動方式:一、校外教學時教師率領學生到天文館參觀;二、師資培育,此乃在學校校外教學之前由天文館提供給教師機會對天文館有較深入的了解,以利教師設計校外教學的活動;三、教學天文研習營,這是針對教師希望能深入瞭解天文知識所設計比較多天數的營隊活動;四、天文小尖兵的輔導教師制度,此為輔導天文館所招募的種子學生,讓學生能在各校推廣天文知識;五、教師義工的貢獻,雖然義工不全然是教師,但是教師的確占義工不少的比例,而教師藉由參與義工的活動,不論是在自我成長、教學應用,或者是為天文館服務等各方面都有很好的成效。整體而論,天文館和教師的關係互動密切,足為日後擴展服務對象時的基礎。
圖書
1.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2001)。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經營管理白皮書。臺北市: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mbrose, T.、Paine, C.(1993)。Museum Basics。Frome:London:Butler & Tanner Ltd.。  new window
3.Danilov, V. J.(1982)。Science and Technology Centers。Murray printing。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