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大陸新聞教育的歷史評析與發展思考
書刊名:新聞學研究
作者:吳廷俊
作者(外文):Wu, Ting-ju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1
頁次:頁87-106
主題關鍵詞:新聞教育模式歷史與發展中國大陸Journalism educationModeHistory and developmentChina-mainlan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中國大陸新聞教育的發展至今已有80餘年的歷史。從規模上看,80多 年來,中國的新聞教育發生了巨大變化,但如果從教育模式的角度看則變化不明 顯——從誕生至20世紀九○年代前期只是單一的傳統模式。中國新聞教育傳統 模式的形成與新聞教育機構的負責人、教員和新聞學研究有密切關係,與中國新 聞實務強烈的政治性也有一定的關係。中國新聞教育傳統模式的缺陷主要是學術 底蘊不足,科技含量不足,因此培養的人才缺乏後勁,也缺乏使用現代高科技傳 播工具的能力。20世紀九○年代中期,中國新聞教育界開始新模式的探索——導 入傳播學以增加學術底蘊,導入自然科學以增加科技含量。中國新聞教育在今後 一個時期將有以下變化:單一的傳播模式被打破,出現多元化格局;「中文系辦 新聞學專業」和「中文系教師教新聞學課程」的傳統作法受到衝擊。
     The development of journalism education in China-mainland has a history of more than 80 years and it concurred remarkable changes. However, the educational mode is only a single and traditional one and it has an obvious shortage--lacking of an atmosphere and technology content in academic study. In the mid 1990s, there was a new exploration in this area: communication theories and natural science were introduced. Following changes will appear as: the single mode will be substituted by a pluralistic pattern; the situation that "Chinese department runs journalism" and "teachers from Chinese department lectures the journalism courses" will change inevitably.
期刊論文
1.丁淦林(1997)。大學新聞教育的培養目標與課程體系應該怎樣確定?。新聞大學,1997(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朱立(198810)。大學新聞教育往何處去?。潮流月刊,198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良榮、李曉林(1998)。新聞學需要轉向大衆傳播學。新聞大學,199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屠忠俊(1997)。關於新聞學研究轉向傳播學研究的淺見。新聞學探討與爭鳴,1997(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玉民(1999)。中國新聞教育和研究八十年。現代傳播,1999(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張友鸞、吳範寰、賀逸文、陳雲閣(1982)。世界日報興衰史。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漢奇(2000)。新聞史的奇情壯彩。北京:華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童兵(1999)。中西新聞比較論綱。北京:新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顧執中(1985)。戰鬥的新聞記者。北京:新華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330105)。申報函授學校章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34)。申報函授學校概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何微(1985)。面向未來改革新聞教育。中國新聞年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