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阿多諾的藝術形象語言與詮釋
書刊名:東華人文學報
作者:陳瑞文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Zuei-wen
出版日期:2002
卷期:4
頁次:頁261-293
主題關鍵詞:形象詮釋論說模仿模擬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1
從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上半之前衛作品最具特色處,便是形象語言體態,面對它,重要的不是附加過重的思辯性意義,而是感受「形象語言體態」之隱喻。阿多諾由此提出,藝術形象語言之真理隱喻,只能由「感覺」感受到。從哲學反思出發,他論證藝術形象語言之本樣為真理場域,實踐出新的論說/詮釋模式,並進而建立現代藝術之文化價值。 在《美學理論》裡,阿多諾將詮釋/論說帶入事實的筆錄、以部分喻全部和並置之領域,赤裸裸地呈現書寫過程的精神狀態。這種放射狀和片段龐雜的論說,推翻了語言溝通之中心意旨。如同前衛藝術挑釁系統和準則,它除了切斷邏輯性的系統意群之外,也代表抗拒現狀,即以擴張、流動和游牧之自由表現抗衡科技社會過度優勢的工具理性。
圖書
1.Horkheimer, Max、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Eliane Kaufholz(1974)。La dialectique de la Raison。Paris:Gallimard。  new window
2.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1991)。Minima Moralia。Paris。  new window
3.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1972)。Dialectique negative。Dialectique negative。Paris。  new window
4.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1989)。Theorie esthetique。Theorie esthetique。Paris。  new window
5.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1982)。Quasi una fantasia。Quasi una fantasia。Paris。  new window
6.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1986)。Prismes。Prismes。Paris。  new window
7.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1995)。Sur quelquew relations entre musique et peinture。Sur quelquew relations entre musique et peinture。Paris。  new window
8.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1973)。Philosophisch Fruhschriften。Philosophische Frühschriften。Francfort。  new window
9.Adorno, Theodor Wiesengrund(1962)。Philosophie de la mouvlle musique。Philosophie de la mouvlle musique。Pari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