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西漢草書源起發展的考察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林進忠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2
卷期:71
頁次:頁1-15
主題關鍵詞:西漢草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4)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4
草書的源起,古籍所載眾說不一,自秦世、漢初、西漢乃至東漢等諸說皆有。一般言初期草書係承篆隸結體草化而來,偶存隸構波礫、字字區別、筆斷多點,稱為「章草」;在漸進改易發展中,至東晉以後草書則省去波礫、體勢貫連、連點為畫、通用代符,成為「今草」,而草書源起原形亦失矣,是時正、草書體通行並用,二者乃是同源分生的兄弟關係,故結體源自章草的那部份草書,與正楷的文字結構並無絕對性的關連。今草望出後章草不再流用,歷代傳摹刻帖法書中前人章昔書跡存者絕少,其中真偽訛誤亦多存爭議。因此,後世一直以難窺古時章昔書法風神為憾,同時,由於章草源起變遷相關史料空缺,後人雖能書寫草法卻未必知其構造形成之緣由。 近百年來戰國至魏晉間的書跡史料持續大量出土,章草書法發展背景終能辨析解明,草書源起發展成熟當在西漢昭帝、宣帝之世(西元前86年~前49年)。本研究針對居延、敦煌等地所見的墨跡簡牘,以蒐備西漢有紀年簡所排列成「章草圖表」為主軸,自篆隸草化、隸草混用、章昔成形,逐簡依年代序列排比,再依八分隸書、隸行、隸草、草書形體,分別探源析流,述其遞嬗。同時,析探考察秦漢文字教學所用識字書《蒼頡篇》與《急就篇》的文字書法內容與流傳使用情況,結合史籍記載與文書實證史料,由教育、文化、書法表現等多方面去探討,解析章草在其時社會中的發展背景與實情。本研究所得除解明草書形體源流與變遷、增益校讀出土史料及其年代推定,對於章草書法用筆結體之研究、學習、鑑賞、資用創作等,都具助益與意義。
圖書
1.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59)。居延漢簡甲編。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振宏、孫英民(1997)。居延漢簡人名編年。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清)顧炎武。日知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勞幹(1977)。居延漢簡,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