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非基督教運動(1922-1927)對基督教青年體育事業發展之影響
書刊名: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教育類
作者:蔡政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Tsai, Jeng-jie
出版日期:2003
卷期:16:2
頁次:頁281-306
主題關鍵詞:非基督教運動基督教青年會體育Anti-Christian movementYMCAPhysical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1)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48
清末民初,基督教青年會以一外來的宗教團體,竟能在傳統種族、文化優越意識根深蒂固的中國發展其體育版圖並主導中國近代體育之發展,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奇蹟,正當青年會體育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中國爆發了基於民族主義而以反帝國主義及收回教育權為主軸的非基督教運動(1922-1927),在這六年期間,基督教遭受無情攻擊,身為基督教系統的青年會自無法偏安,為瞭解青年會體育事業在非基督教運動中招致的衝擊,並釐清中國近代體育史發展的歷程,乃透過史料及文獻的蒐集、分析並獲致如下結論:一、1922年3月起,在反帝國主義浪潮高漲,反宗教社會思潮澎湃及非宗教教育主張喧騰的時代背景下,為期六年的非基督教運動終於爆發,基督教青年會以及教會學校被指為帝國主義侵略的工具,在知識份子的口誅筆伐及國民黨、共產黨的軍事圍剿下,損傷慘重。二、在非基督教運動的影響下,青年會推動體育的優勢條件盡失,並在國粹體育與軍事體育納入正式課程、青年會體育招致「錦標主義」及「選手制」批評、青年會及教會學校體育活動屢招抵制、運動組織及競賽轉為國人經辦、以及外籍體育幹事相繼回國的多重衝擊下,青年會在中國的體育事業畫下了休止符。
期刊論文
1.譚華(1989)。舊中國的體育立法活動。體育文史,1989(13),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嚴仁穎(1932)。裁判之尊嚴。體育周報,1(6),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廷光(1924)。國家主義與中國小學課程問題。中華教育界,15(2),3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扶雅(1925)。近年非宗教及非基督教運動概述。中華基督教年鑑,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羅時銘(1986)。淺談基督教青年會在中國近代體育史上的作用。體育史論集,1986(2),79-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謝扶雅(1924)。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之組織及現況。中華基督教年鑑,7,45-5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蔡政杰(20020900)。基督教青年會體育事業發展的原因分析。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 教育類,15,585+587-6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廖南星(1923)。對於現在錦標主義運動的我見。學生雜誌,10(4),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政杰(1926)。學校體育應特別注重國技。中華教育界,15(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董健吾(1927)。中西矚目的穆德會議。中華基督教年鑑,9,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惲代英(1925)。打倒教會教育。中國青年,60,18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黃醒(1919)。運動會與提倡體育。體育周報,2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腥膿(1923)。運動選手之不為。學生雜誌,10(4),14-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曾俊華(1989)。基督教對中國體育發展之影響初探。師大體育學報,11,23-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馮公智、步慕芳(1987)。基督教青年會與中國近代體育的關係。體育史論集,3,4-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陳獨秀(1920)。青年體育問題。新青年,7(3),3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士型(1925)。我的學校體育觀。體育史料,17,143-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梁啟超(1934)。運動場上觀眾應有的態度。勤奮體育月報,1(11),44-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張君俊(1927)。暴風疾雨以後的湖南教會。基督教年鑑,10,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張石方(1934)。運動會與不道德之行為。勤奮體育月報,1(11),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張士一(1915)。運動會與體育。中華教育界,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馬良(1924)。中華北方武術體育五十年紀略。體育與衛生,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袁敦禮(1929)。校際競賽。體育雜誌,2,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徐元民(19900600)。戰前十年中國體育思想之研究(1928-193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集刊,17,1-13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胡任夫(1928)。一年內全國青年會狀況。中華基督教年鑑,1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凌嘯(1932)。運動道德。黑白體育周報,1(2),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谷世權(1991)。「中華業餘運動聯合會」成立前後。體育文史,1991(2),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李天寧(19820300)。「共青團」史料選輯(一九二○~一九二七年)。共黨問題研究,8(3),114-1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吳志青(1922)。體育與國民遊戲組。新教育,5(3),5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余家菊(1925)。國家主義下之教育行政。中華教育界,15(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向發英(1935)。選手制度之流弊。勤奮體育月報,3(3),276-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王健吾(1933)。運動會的哲學。體育周報,2(15),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王健吾(1932)。運動會的哲學。體育周報,2(13),19-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健吾(1932)。運動會的哲學。體育周報,1(4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庚(1924)。國家主義與學校體育的改造。中華教育界,15(1),9-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方萬邦(19350300)。我國現行體育之十大問題及其解決途徑。教育雜誌,25(3),29-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中華教育改進社。請教育部依據國家主義明定教育宗旨。中華教育界,15(4),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1922)。全國基督教學生運動的商榷。生命月刊,2(7),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士希(1985)。打倒貴族式軍閥式的體育制度。中國近代體育史資料,1985(9),392-39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丁非杰、彭政蒲(1985)。歷屆華中運動會概況。中國近代體育史資料,1985(9),4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蔡政杰(1992)。基督教青年會與中國近代體育之發展(1895-1928)(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志剛(1956)。基督教青年會對中國近代體育之影響(博士論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曾瑞成(1991)。新文化運動時期之體育思想(民國八年-民國十六年)(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丁致聘(1961)。中國近七十年來教育記事。台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趙天恩(1983)。中共對基督教的政策。香港:中國教會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謝扶雅(1973)。顧子仁與學運。香港: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元培(1928)。全國教育會議報告。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張欽士(1927)。國內近十年來之宗教思潮。北京:燕京華文學校。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教育部(1933)。第一次中國教育年鑑。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谷世權(1987)。中國體育史。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呂士朋(1994)。中國現代史。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余家菊(192510)。國家主義教育學。上海: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多賀秋五郎(1967)。近代中國教育史資料。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章陵(1973)。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史論1920-19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中國體育史學會(1989)。中國近代體育史。北京: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仁昌(1992)。五四以後的反對基督教運動。台北:久大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舒新城(1928)。近代中國教育史料。上海市: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郝更生(1969)。郝更生回憶錄。臺北:傳記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孫常煒(1986)。蔡元培先生年譜傳記。台北:國史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谷世權(1989)。中國體育史。北京:北京體育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何啓君、胡曉風(1989)。中國近代體育史。北京:北京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陳啟天(1969)。近代中國教育史。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梁家麟(1988)。福臨中華:中國近代教會史十講。香港:天道書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王其慧、李寧(1988)。中外體育史。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吳文忠(1967)。中國近百年體育史。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翠華(1981)。非宗教教育與收回教育權運動(1922-1930)。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羅滋(1981)。中國民族主義與1920年代之反基督教運動。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盧淑(1927)。基督教與資本主義。批評非基督教言論彙編。上海:美華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家熾(1981)。宗教與中國民族主義--民初知識份子反教思想的學理基礎。中國現代史論集。臺北:聯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啟天(1973)。國家主義與國家前途。國家主義論文集。台北: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許義雄(1996)。清末民初軍國民教育之體育思想。中國近代體育思想。台灣: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張亦鏡編(1927)。非基督教學生同盟宣言及通電。批評非基督教言論彙刊。上海:美華浸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天白(1990)。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籌備成立始末。體育文史。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士一(1922)。運動會與體育。中國近代體育文選:體育史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馬友于(1980)。中國全國體育協進會簡史。體育史料。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郝更生(1985)。十年來我國之體育。中國近代體育史資料。成都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唐銊(1964)。見兵式體操條。教育大辭書。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查時傑(1922)。民國十年代非基督教運動產生的時代背景。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周偉良(1989)。淺談民國時期我國武術活動發展的社會原因。體育史論集。武漢: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楚材(1987)。帝國主義侵華教育史資料。教會教育。北京: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宏亮(1990)。基督教青年會對中國體育發展的影響。近代中國體育思想論文集。臺北: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山本達郎(19800000)。中國的反基督教運動(1922-1927)。中國現代史論集:五四運動。臺北:聯經。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