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玉門花海出土漢簡的書法考察
書刊名:藝術學報
作者:林進忠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3
卷期:73
頁次:頁1-21
主題關鍵詞:漢簡書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1) 專書(1)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09
本文所論的漢代簡牘,是民國六十六年(1977年)八月由勞動職工偶然發現一枚後,經嘉裕關市文物保管所派員前往調查蒐集所獲,包括木簡、削衣共有九十三枚,其中絕大多數是僅存三、五字的零斷殘片,但也有十餘枚文字長短不一的各類簡牘。總數量雖不算多,但在文字內容與書法上有其特定意義與價值。 鑒於這些簡牘主要的部份都與文字教學有關,除有確切紀年者之外,相關資料可推斷的年代亦不致太晚,故本文即以識字書《蒼頡篇》等相關習字簡牘為主軸,參酌西漢時期小學字書流傳的社會背景,略加析探這些戍防烽燧遺存墨?的書寫表現,包括教本、習作兼及日常文書,公私應用相互映照,可增進文字形體變遷衍化與書寫用筆發展之理解,對於是時書法表現之考察賞析,應是具有助益與意義的。
期刊論文
1.林進忠(2002)。西漢草書源起發展的考察。藝術學報,71,1-1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方詩銘(1987)。西漢武帝晚期的「巫蠱之禍」及其前後。上海博物館集刊,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勞幹(1977)。居延漢簡(圖版之部)。臺北市: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簡牘整理小組(1998)。居延漢簡補編。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均明、劉軍(1999)。簡牘文書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睡虎地秦墓竹簡整理小組(1978)。睡虎地秦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91)。敦煌漢簡。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家山二四七號漢墓竹簡整理小組(2001)。張家山漢墓竹簡(二四七號墓)。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文化部古文獻研究室、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甘肅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肅省博物館(1994)。居延新簡甲渠侯官。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1980)。居延漢簡甲乙編。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林梅村、李均明(1987)。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疏勒河流域出土漢簡。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吳福助(1994)。「為吏之道」宦學識字教材論考。睡虎地秦簡論考。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胡平生(2000)。簡牘文物論集。簡牘文物論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于豪亮(1985)。居延漢簡叢釋。于豪亮學術文存。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饒宗頤、李均明(1995)。敦煌漢簡編年考證。敦煌漢簡編年考證。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漢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嘉裕關市文物保管所(1984)。玉門花海漢代烽燧遺址出土的簡牘。漢簡研究文集。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