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圖像認知的選擇意向及其行為模式之研究--以大學生進行戳戳樂遊戲為例
書刊名:設計學報
作者:楊靜
作者(外文):Yang, Jing
出版日期:2003
卷期:8:1
頁次:頁51-63
主題關鍵詞:圖像認知行為模式行為觀察法KJ法Behavior observationIcon recognitionBehavior patternK-J method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2
  • 點閱點閱:126
期刊論文
1.楊靜、蘇志豪、陳淑芬(20020600)。圖書館入口刷卡操作行為觀察之研究。設計學報,7(1),47-5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榮泰(19981200)。文化差異影響公共標誌認知的研究。設計學報,3(2),1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游曉貞(1997)。設計的認知工程─淺談認知科學大師唐納.諾曼之設計原則。工業設計,97,82-9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橋田浩一(1997)。動的で構成的な類似判斷。認知科學,4(4),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鈴木宏昭(1993)。制約と認知モデル。日本。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莉文(1998)。以環境行為觀點探討商業建築開放空間構成之研究(碩士論文),臺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建福(1990)。臺北火車站環境行為因素之研究,東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川喜田二郎(1983)。發想法─創造性開發のために。發想法─創造性開發のために。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山正和(1984)。發想の論理--發想技法から情報論へ。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川喜田二郎(1984)。續.發想法─KJ 法の展開と應用。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惇勝(1995)。臺灣式KJ法原理與技術--邁向21世紀改造臺灣的思考武器。臺北市:中國生產力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Mullen, Brain、Johnson, Craig、游恆山(1996)。消費者行為心理學。臺北: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Zeisel, John、關華山(1996)。研究與設計--環境行為研究的工具。臺北: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川喜田二郎、日本能率協會、沈士涼(1993)。KJ法應用實務。台北市:超越企管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胡幼慧、姚美華(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Strauss, Anselm L.、Corbin, Juliet、徐宗國(1997)。質性研究概論。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