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魯冰花》與《法蘭達斯的靈犬》的比較--談鍾肇政的創作歷程
書刊名:臺北師院語文集刊
作者:錢鴻鈞
作者(外文):Chien, Hung-chun
出版日期:2004
卷期:9
頁次:頁181+183+185-200
主題關鍵詞:原創性創作歷程原型人物OriginalityArtistic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al transitionCharacter prototyp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31
本文指出《魯冰花》《法蘭達斯的靈犬》相似之處,藉以探求兩書是否有淵源的可能。本文企圖解釋並澄清來自學術會議曾被上提出關於兩本書的關聯性。 本文最重要的是要尋找並展現出《魯冰花》的原創性。那就是主角人物茶妹的形象塑造,與劇情中兒童畫評鑑的設計。由其中,可以發現《魯冰花》創作的思想根源來自於對教育的批判以及鍾肇政的原型人物。 本文最後提出「鍾肇政創作史」上《魯冰花》所佔有的地位,與鍾肇政文學演變的過程。
This article points out the existence of the similarity between《Lu-Pin Flower》with《A Dog of Flanders》, and according this way, we want to discuss the creative originality of《Lu-Pin Flower》. It can be found the originality by identifying the prototypes of characters of Chung Chao-Cheng’s literature. The characters can be found are from Chung’s life experiences and society. At last, this article wants to represent the style, publish process and history of Chung’s literature.
期刊論文
1.Chen, Lucy(1963)。Literary Formosa。The China Quarterly,15,75-85。  new window
2.鍾肇政(1989)。教育三十年。人本教育札記,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高麗敏(2003)。疼惜與祝福─和鍾肇政聊近況、談教育。臺灣文學評論,3(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秋芳(1995)。解讀〈魯冰花〉。臺灣文藝,1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許建崑(2003)。60年代臺灣中長篇少年小說作品評析。臺北。29-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嘉玲(2001)。台灣客籍作家文學作品改編電影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秀理(2002)。論鍾肇政的魯冰花(碩士論文),臺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輝東(1998)。兒童畫的認識與指導。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文心(1958)。千歲檜。千歲檜。嘉義:蘭記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白先勇(1995)。第六隻手指。爾雅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黃秋芳(2000)。鍾肇政的臺灣塑像。臺北:時報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何太宰(2001)。現代藝術札記。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薇達(2002)。法蘭達斯的靈犬。法蘭達斯的靈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秋芳(2002)。拓展少年小說的臺灣風情。少年文學天地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錢鴻鈞(2002)。戰後臺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戰後臺灣文學之窗:鍾肇政六百萬字書簡研究。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姿羽(2002)。從對比設計看《魯冰花》的人物刻畫。少年文學天地寬。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