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唐君毅對「五四」的詮釋
書刊名:鵝湖
作者:陳學然
作者(外文):Chen, Hsueh-za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30:11=359
頁次:頁44-57
主題關鍵詞:唐君毅五四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
  • 點閱點閱:3
期刊論文
1.胡適(19250905)。愛國運動與求學。現代評論,2(39),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漱渝(1995)。給「儒學熱」降點溫。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10月號),89-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袁良駿(1995)。「五四」‧新儒學‧道德重建。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1995(10月號),83-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袁良駿(1999)。超越「五四」,超越新儒學。中國哲學,199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歐陽哲生(1997)。胡適對「五四」運動的歷史詮釋。中國文化研究,1997(4),42-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蔡仁厚(20001100)。當代新儒家的返本與開新--千禧年的文化省思與前瞻。漢學研究通訊,19(4)=76,545-5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傳記文學編輯委員會(19790501)。「五四運動的歷史回顧與評估」主題說明。傳記文學,34(5),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學生雜誌社(1925)。學風問題號。學生雜誌,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渭川(1925)。學風與學潮。學生雜誌,15(5),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友仁(19251114)。學風之負責者。現代評論,2(49),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龔葆蒜(1930)。現代青年之病態與救濟。學生雜誌,17(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伊卡(1930)。青年的苦悶。學生雜誌,17(5),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伊卡(1931)。二十年來的中國學生。學生雜誌,18(1),11-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林樹藝(1931)。青年的悶與社會變遷的失調。學生雜誌,18(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唐君毅(1991)。日記。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91)。人文精神之重建。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1991)。致廷光書。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周策縱、陳永明(1999)。五四運動史‧導言。長沙:岳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949)。「五四」卅週年紀念專輯。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960)。紀念五四運動四十周年論文集。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君毅(1991)。中國人文精神之發展。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君毅(1991)。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補編。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君毅(1991)。紀念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玉剛(1999)。五四風云人物文萃--吳虞、易白沙。北京:人民日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茂生(1984)。陳獨秀文章選篇。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毓生(1988)。中國傳統的創造性轉化。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19190506)。救國圑致全國通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190507)。國民外交協會宣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羅家倫(19200504)。一年來我們學生運動底成功失敗和將來應取的方針‧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余英時(1979)。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五四研究論文集。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唐君毅(1991)。民主理想之實踐與客觀價值意識。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金耀基(1984)。中國文化意識之變與反省:從五四到四五的歷史轉折。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五四時期老同志座談會紀錄。五四運動回憶錄。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胡秋原(1968)。繼續和超越五四而前進。五四運動徵實。台北:現代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毛澤東(1964)。新民主主義論‧中國文化革命的歷史特點。毛澤東選集。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君毅(1991)。薛維徹論現代文明生活之弊端。青年與學問。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牟宗三(1996)。中國文化大動脈中的終極關心問題。中國文化的省察:牟宗三講演錄。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牟宗三(1985)。關於文化與中國文化。道德的理想主義。台北: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唐君毅、牟宗三、徐復觀、張君勱(1974)。中國文化與世界--我們對中國學術研究及中國文化與世界文化前途之共同認識。說中華民族之花果飄零。台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龔振黃(1959)。青島潮。五四愛國運動資料。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獨秀(1999)。「五四」運動時代過去了嗎?。陳獨秀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蔡元培(1997)。關於青年運動的提案。蔡元培全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蔣夢麟(1971)。擾攘不安的歲月。西潮。台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蔡元培(1996)。孔子之精神生活。蔡元培學術文化隨筆。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張申府(1999)。甚麼是新啟蒙運動。中國近代啓蒙思潮。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