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漢字筆順的存在價值析論
書刊名: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作者:黃靜吟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4
卷期:6
頁次:頁161-170
主題關鍵詞:漢字國字筆順筆序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73
中國文字最大的特色在其具有象形意味,及書法的藝術性,所以中國文字除有其一定的結構形式,也有一定的書寫法則。在書寫的過程中,不但要注意筆畫、間架、筆法外,還要特別注意筆順。惟有了解筆順及書寫正確的筆順,才可以兼顧筆法的運轉和結構的間架組合,進而寫出方正勻整的字來。 自古學者就發現到筆順的重要性,如明代梅膺祚《字彙》,在其首卷即列有「運筆先後法」七十三字式,說明運筆的先後;又如清唐彪的「父師善誘法」五十字式等。關於漢字規範的筆順,臺灣於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教育部為統一標準字形書寫筆順,以利教學及電腦輸入拆碼順序,委託學者專家組成筆順整理與研訂工作專案小組,研訂完成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共4808字,並出版了《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而中共於1997年委由語文出版社出版了國家語委標準化工作委員會編寫的《現代漢語通用字筆順規範》一書,列出了7000個通用字的跟隨式筆順。筆者翻閱其書,發現其中仍存有與傳統書寫習慣迥異、莫名其筆順因由之字,且二書於某些字亦存在筆順歧異的現象,故認為有關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或仍有重新研定的空間。 本文擬以漢字筆順形成的背景、筆順與漢字結構之關係、文獻典籍及前賢學者對筆順的看法、筆順對文字書寫的影響等方面,探究筆順是否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標準字體筆順的訂定該依循何種法則,進而釐清國字正確的筆順書寫。
期刊論文
1.高更生(1999)。海峽兩岸漢字筆順的規範。語文建設,3,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徐山(1998)。漢字的方向、位置和筆順。古漢語研究,1998(1)=38,25-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郁周(1992)。楷書筆順原理及筆順淵源。美育,28,22-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中正大學中文學術年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88)。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歷代書法論文選(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