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文”與“現實”--由東京新感覺派、上海新感覺派至當代香港小說的一個探索譜系
書刊名:現代中文文學學報
作者:林少陽
作者(外文):Lin, Shao-yang
出版日期:2005
卷期:7:2
頁次:頁63-80
主題關鍵詞:香港小說東京上海新感覺派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0
期刊論文
1.橫光利一(192812)。新感覺派文學の研究。文藝創作講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橫光利一(1934)。作者の言葉--《盛装》。婦人公論,19(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橫光利一(1928)。文藝時評。文藝春秋,1928(12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少陽(2004)。‘文” 的思想史。讀書,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柄谷行人(1988)。日本近代文學の起源。東京:講談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柄谷行人、趙京華(2003)。日本近代文學的起源。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少陽(2004)。"文"與日本現代性。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985)。瞿秋白文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也斯(2003)。剪紙。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京媛(1993)。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今(2001)。海派小説與現代都市文化。合肥市:安黴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田山花袋、夏丐尊(1928)。棉被。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島崎藤村、徐袓正(1928)。新生。上海:北新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李歐梵、毛尖(2000)。上海摩登:一種新都市文化在上海1930-1945。牛津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橫光利一(19281127)。形式と思想。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穆時英(19350816)。電影藝術防禦戰,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穆時英(19350817)。電影藝術防禦戰,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穆時英(19350822)。電影藝術防禦戰,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橫光利一(1982)。形式と思想。橫光利一全集。東京:河出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橫光利一(1982)。新感覺派文學の研究。橫光利一全集。東京:河出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橫光利一(1934)。作者の言葉--《盛装》。橫光利一全集。東京:河出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丸山真男(1996)。近代日本の知識人。丸山真男集。東京:岩波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小森陽一(1988)。文字、身體、象徵交換。構造としての語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橫光利一(1982)。文藝時評。橫光利一全集。東京:河出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劉以鬯(1991)。三十年來香港與臺灣在文學上的相互關聯。劉以鬯卷。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以鬯(1991)。小説會不會死亡?。劉以鬯卷。香港: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海頓.懷特、米家路(1933)。解碼傅柯:地下筆記。新歷史主義與文學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White, Hayden V.(1985)。Historicism, History, and the Figurative Imagination。The Tropics of Discourse: Essays in Cultural Criticis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