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手機與臺灣大學生的生活世界
書刊名:社會理論學報
作者:林瑞
作者(外文):Lin, Duan
出版日期:2005
卷期:8:2
頁次:頁387-410
主題關鍵詞:大學生生活手機人際關係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本文以社會學的“關係主義”的立場出發,強調臺灣大學生作為一個社會性的存在,他在使用手機這個新興科搬的時候,事實上會面臨原有社會關係脈絡的影響與限制。由於臺灣主要是一個華人的社會,這種在社會關係脈絡裏起作用的關係主義,以費孝通的“差序格局”來說,首先是他跟自己家人的關係,其次是他跟朋友的關係,最後是他跟陌生的人之間的關係。在此,我們挑定的這些社會關係脈絡的兩端,亦即他跟自己家人的關係以及他跟陌生的人之間的關係,作為我們分析比較的課題。我們發現,在他跟家人的關係上,一方面,“差序格局”與家族主義,制約了他使用時手機的習慣與方式;另一方面,手機這個新興科技,也反過來影響到臺灣大學生跟他的家庭成員之間的關係。同樣的,我們發現,在他與陌生人的關係上,也有類及的相互制約的情形:一方面,他與陌生人的關係,制約了他使用手機的方式:反之,手機的使用,也對他與陌生人的關係有所影響。在陌生人面前,他們使用手機的方式,比較容易受到客觀的禮儀、習慣,甚至更為形式化的法律的制約,這其實也是受到“差序格局”的影響。臺灣大學生的例子,提供了華人社會使用手機方式的一些饒富意義的思考方向。
圖書
1.Elias, Nobert(1991)。Was ist Soziologie。Weinheim。  new window
2.費孝通(1991)。鄉土中國.鄉土重建。上海:香港:上海書店: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Bourdieu, Pierre、Wacquant, Loïc J. D.(1992)。An invitation to reflexive sociology。Polity Press。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