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武術散手運動體能要素之探討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陳榮煌廖俊強 引用關係陳雍元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0:1=76
頁次:頁75-82
主題關鍵詞:武術散手體能要素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1
  • 點閱點閱:15
武術散手是建立在中華傳統技擊武術上而發展起來的運動項目,在比賽過程中相當重視運動員的體能、技術及心理能力,三者結合發揮的整體競技能力。體能主要區分為基本運動能力及專項體能兩大類,而透過相關文獻的分析探討,可得知武術散手運動的體能要素包括肌力(muscular strength)、瞬發力(explosive power)、速度(speed)、耐力(endurance)、柔軟度(flexibility)、敏捷(agility)及協調(coordination)等七項,如此方能為培育優秀武術散手運動設計出完善的訓練處方。
期刊論文
1.呂鑒正、李正中(2004)。武術散打生理機制淺析。湖北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4(2),33-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榮煌、陳和德、陳文進、陳雍元(20050900)。專項體能對於武術散手運動之影響。中華體育季刊,19(3)=74,67-7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友標、陳耀佳、章舜嬌(2003)。優秀散打運動員上下肢有氧、無氧能力的特徵及訓練。體育學刊,10(4),120-1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華鋒、李俊峰(2004)。對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中運動員心率變化的研究。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7(1),140-1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朝旭(1998)。中國武術散打技術現狀及訓練策略的研究。廣州體育學院學報,18(3),101-1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余學好(2004)。散打身體素訓練及方法調控的專項化探討。懷化學院學報,23(2),86-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光聖、姜傳銀、郭玉成(1999)。散手運動員一般身體素質與專項運動水平之關係。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3(1),67-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光聖、鄭海娟、郭玉成(2000)。我國優秀武術散手運動員身體型態的研究。上海體育學院學報,24(2),42-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權黎明(2004)。對武術散打運動員科學化選材的內容體系研究。武術科學,1(1),66-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榮培(20020300)。跆拳道運動員專項體能與致勝要素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6(1)=60,112-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陽亞雄、周國建、唐毅(1999)。散打運動中的耐力和有氧訓練。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5(2),71-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Orlick, T.、Partington, J. T.(1988)。Mental links to excellence。The Sports Psychologist,2(2),105-130。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邱文頊(1999)。武術散手的動作技巧與得分之關係(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過家興(1998)。運動訓練學文集。台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oeger, W. W. K.、Hoeger, S. A.(2003)。Principle and Labs for fitness and wellness。Champaign, IL:Wadsworth。  new window
3.田麥久(2001)。論運動訓練計劃。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白永正、權黎明(2004)。武術散打教學與訓練。北京市:北京體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葉偉(2004)。散打運動訓練理論與實踐。北京市:人民體育。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Brooks, G. A.、Fahey, T. D.、White, T. P.、Baldwin, K. M.(2000)。Exercise Physiology: Human Bioenergetics and Its Applications。Mountain View (CA):Mayfield Publishing Company: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7.周文祥(1998)。超越自我、邁向巔峰--運動員心理訓練的概念與應用。台南市:復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葉憲清(2003)。運動訓練法。臺北:師大書苑。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張至滿(1999)。體育測量與評價。臺北:水牛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Bompa, Tudor O.(1999)。Periodization: Theory and methodology of training。Human Kinetics Publishers Inc.。  new window
11.林清和(2001)。教練心理學。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楊錫讓(1997)。某些身體素質的測量與評定。運動生理學原理及應用。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志民、韓勤英、趙建強(2004)。運動訓練的內容。運動選材、運動訓練學、運動競賽學。桂林市:廣西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