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保齡球的運動傷害與防治之探討
書刊名:中華體育季刊
作者:邱宗志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0:2=77
頁次:頁27-35
主題關鍵詞:保齡球運動傷害拇指洞伸展運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7
無論從事何種運動,如果疏於防範,則運動的傷害在所難免;以保齡球運動為例,操作時單手扣持將近7公斤重量的球,若一再反覆投擲相同的動作,就容易造成身體上特殊相關部位的傷害。依據針對日本職業及業餘男、女保齡球選手,所作的運動傷害問卷調查結果發現:保齡球運動較容易受傷的部位為上肢、腰部及膝關節等部位(林承弘,1998)。本文將探討這些容易受傷的部位,並分析其發生的原因及防治方法,以供保齡球之愛好者,作為預防與治療之參考。
會議論文
1.邱乾泰(2000)。保齡球運動的基本技術構成與教學要點。中華民國大專院校89年保齡球研習會。新竹縣:明新技術大學。15-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承弘(1998)。ボウラーのための醫學講座。東京:野球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日坂義人(2004)。2004 ball reaction guide。東京:野球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日坂義人(1999)。よく分かるドリル講座。東京:野球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木林博一(1986)。ボウリング指導教本。東京:全日本ボウリング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ill, T.(1984)。Fitting and drilling a bowling ball。Arizona:BT bowling products。  new window
6.宮田哲郎(1997)。An encyclopedia of bowling。東京:野球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相田能效(1996)。Drill clinic a bowling ball。東京:野球雜誌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健夫(1993)。保齡球運動之技術研討。苗栗縣:陳健夫。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宮田哲郎(1995)。保齡球運動。臺北:益群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