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天命觀,結合了儒、釋、道的思想,兼具德性、宿命、因果報應等特色。早在《周易‧坤文言傳》中:「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就存有以天為主宰的現世報應觀念。在詩經中,可看到周人的天,是一個獎善罰惡的神祇;在《楚辭》中,又可看到怨天、疑天的思想。在《左傳》、《墨子》等先秦古籍中,常見人死變鬼,向人報復的故事,在漢魏六朝,因看重董仲舒「天人感應」的學說,上自國家的治亂,下至個人的禍福,皆委之於天命。在唐代,韓愈文以載道,力保道統,發揚了傳統的天命觀;一切盡其在我的精神,復於宋代蘇洵的天命觀可見。至明清兩代,佛教已深入人心,濃厚的因果報應觀念,在文學作品中隨處可見。現代呢!更是到處洋溢著無可奈何的宿命觀。因宇宙存在著一種無形的「力量」,總是無聲無息地掌握著人類,支配一切,讓人又敬又怕,既有所希冀,又萬般無奈,這種力量便是「命運」。隨著時局的日漸混亂,競爭的日益強大,世情的愈趨浮華,「利」字當頭,人們僥倖的心愈重,就愈會相信命運的存在。 本文謹就唐代傳奇小說,探討中國人根深柢固的宿命觀。因中國古典傳奇小說中,命運之神幾乎無所不在,既可看出中國人獨特的精神智慧與奇異幻想,亦可找到古典的芬芳及文化的色彩。它所呈現的命運,是人在生命之流裏的掙扎浮沉、起落得失,都是建立在絕對「公平」的基點上,而公平的實現可能近在眼前,也可能遠在來世,這種信念,使原本生活在不公平世間的人們,心裡上獲得舒解和安慰,多了一份期盼與希望,增加了忍受苦難的能力,也促進了社會的安定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