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遮蔽與承載--洛夫詩中的哭與笑
書刊名:臺灣詩學學刊
作者:白靈
出版日期:2007
卷期:10
頁次:頁351-392
主題關鍵詞:洛夫遮蔽承載身體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
  • 點閱點閱:40
期刊論文
1.王灝(19770100)。一種異數的存在--洛夫詩情再探<洛夫自選集>等。中華文藝,12(5),121-1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維倫(20060300)。論嬰兒的微笑。應用心理研究,29,131-1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白靈(200604)。遊與俠--鄭愁予詩中的遊俠精神與時空轉折。鄭愁予與二十世紀國際華文文學研討會。廣東:信誼。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佛洛姆、陳華夫(197805)。自我影像。臺北市:問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安德魯.斯特拉桑、王業偉、趙國新(2000)。身體思想。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龍彼德(1995)。洛夫評傳。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葉經柱(2006)。師友書與胡塗集。臺北:葉經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ulter, Pamela E.、鄧文華(1993)。自我對話的藝術。臺北:生命潛能。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ottler, Jeffrey A.、莊安琪(1997)。聽眼淚說話。臺北:天下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箱崎總一、何逸塵(1981)。孤獨心態的超越。台北市:巨流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Philips, Adam、陳信宏(2000)。吻、搔癢與煩悶:亞當.菲立普論隱藏的人性。臺北:圓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大春(2005)。感性的詩學:梅洛--龐蒂與法國哲學主流。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Seligman, Martin E. P.(1989)。無力感。臺北:久大文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eidegger, Martin、郜元寶(1995)。人,詩意地安居--海德格語要。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洛夫(1993)。隱題詩。臺北:爾雅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洛夫(2001)。漂木。聯合文學出版社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洛夫(1979)。詩的探險。臺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cheler, Max、陳仁華(1991)。情感現象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栗山茂久、陳信宏(2005)。身體的語言--從中西文化看身體之謎。台北:究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洛夫(1965)。石室之死亡。創世紀詩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洛夫(1974)。魔歌:洛夫詩集。臺北:中外文學月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洛夫(1983)。釀酒的石頭。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洛夫(1990)。月光房子。九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洛夫(1990)。天使的涅槃。尚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洛夫(1999)。雪落無聲。爾雅。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葉經柱(2006)。編者跋,臺北:葉經柱: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姚一葦(1982)。論滑誕。美的範疇論。台北:台灣開明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