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包世臣書法流派及其現象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金丹
作者(外文):Jin, Dan
出版日期:2007
卷期:3
頁次:頁51-65
主題關鍵詞:包世臣書法流派現象批評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1
本文由何紹基言及的“包派”論起,首次從零散的文獻史料中梳理出包派的名單,一個具體的包派逐漸清晰地浮現出來。包派的形成是一種區域文化現象,而這個區域正是以揚州為中心的,本文指出區域文化所具有的局限性和一定的保守性。我們離開包世臣的時代已有兩個世紀,學術界對清代學術史有了進一步的研究,整個社會科學研究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對於清代碑學也應當作出深入研究,客觀地討論它在書法史上的得失,而包世臣是清代碑學發展過程中的重要人物,對包世臣書學的深入研究顯得尤為必要,只有對包世臣的認識準確,才能對清代碑學的認識有準確而完整的把握。
期刊論文
1.(1941)。毛仰蘇臨書譜幅。書菀,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澄(2001)。揚州歷史人物辭典。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玉書(2002)。蕪城懷舊錄。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86)。清史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馬宗霍(1984)。霋岳樓筆談。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冠洛(1960)。清代七百名人傳。臺灣文海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馬宗霍(1984)。書林藻鑒。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詳、李稚甫(2000)。藥裹慵談。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梅植之。嵇庵詩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楊守敬、陳上岷(1982)。學書邇言。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振世(2002)。揚州覽勝錄。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張慧劍(1986)。明清江蘇文人年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1997)。濁泉編。管情三義。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包世臣(1997)。前韻 (譜大江東去).並序。管情三義。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德旋(1979)。初月樓論書隨筆。歷代書法論文選。上海:上海書畫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郭曾炘(1991)。雜題國朝諸名家詩集後。萬首論詩絕句.清及近代。人民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康祺(1990)。包世臣去職。郎潛紀聞四筆。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包世臣(1993)。述書上附記。藝舟雙楫。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詳(2000)。何子貞先生不滿包安吳。藥裹慵談。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包世臣(1993)。清故處士吳君星宇墓表。藝舟雙楫。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包世臣(1991)。小倦遊閣集。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包世臣(1993)。梅蘊生傳。藝舟雙楫。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1592)。列傳.藝術傳。清史稿。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王伯恭(1996)。倦廬隨筆。歷代筆記書論彙編。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包世臣(1993)。清故文學旌德姚君傳。藝舟雙楫。黃山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