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彝學研究史--環繞民族認定與源流史詩兩課題的分析
書刊名: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報
作者:黃季平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uang, Chi-ping
出版日期:2006
卷期:25
頁次:頁167-205
主題關鍵詞:彝族彝學研究史民族認定源流史詩彝族文學YiYiologyEthnic identificationOrigin epicsYi litera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25
期刊論文
1.馬克.本德爾、傅衛(2002)。怎樣看〈梅葛〉:「以傳統為取向」的楚雄彝族文學文本。民俗研究,2002(4),34-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Harrell, Stevan(2002)。再談「民族」與「族群」--回應李紹明教授。民族研究,2002(6),36-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巴莫曲布嫫(2003)。「民間敘事傳統格式化」之批評--以彝族史詩《勒俄特依》的「文本迻錄」為例。民族藝術,2003(4),39-4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巴莫曲布嫫(2003)。口頭傳統與書寫傳統。讀書,2003(10),10-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莫曲布嫫(2004)。「民間敘事傳統格式化」之批評--以彝族史詩《勒俄特依》的「文本迻錄」為例。民族藝術,2004(1),18-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巴莫曲布嫫(2004)。「民間敘事傳統格式化」之批評--以彝族史詩《勒俄特依》的「文本迻錄」為例。民族藝術,2004(2),32-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巴莫曲布嫫(2005)。克智與勒俄:口頭論辯中的史詩演述。民間文化論壇,2005(1),20-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巴莫曲布嫫(2005)。克智與勒俄:口頭論辯中的史詩演述。民間文化論壇,2005(2),15-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巴莫曲布嫫(2005)。克智與勒俄:口頭論辯中的史詩演述。民間文化論壇,2005(3),2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王水喬(1996)。楊成志與西南民族研究。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6(2),55-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白興發(2003)。彝族史研究的回顧與前瞻。貴州民族學報,2003(4),151-15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白興發(2003)。近百年來彝族史研究綜述。學術月刊,2003(9),62-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朱崇先(2005)。略論彝學的形成與發展。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5(1),71-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朱剛、劉鏡淨(2005)。第四屆國際彝學研討會綜述。民間文化論壇,2005(5),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伊藤清司(1982)。眼睛的象徵--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創世神話的研究。民族譯叢,1982(6),39-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何積全(1997)。絢麗多彩的貴州彝族民間敘事詩。貴州社會科學,1997(2),56-6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余宏模(1993)。彝學研究的歷史回顧與展望。貴州彝學,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李列(2006)。現代學術史上的彝族主位研究--以嶺光電和曲木藏堯為例。民族文學研究,2006(1),20-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李明(1987)。彝族史詩《勒俄特衣》初探。民族文學研究,1987(增刊),84-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李尼坡(1999)。《勒俄特衣》人物剖析。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3增刊),6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李紹明(2002)。從中國彝族的認同談族體理論--與郝瑞(Stevan Harrell)教授商榷。民族研究,2002(2),31-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周德才(1999)。彝文《指路經》的文學特點。中央民族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9(1),69-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東人達(2005)。彝族古籍與彝族史學理論評述。史學史研究,2005(1),43-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洛邊木果、何剛、周維萍(2005)。各地彝區支格阿魯及其文學流傳情況比較。中央民族大學學報,2005(1),132-1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洛邊木果、羅文華、周維萍(2004)。彝族英雄支格阿魯流傳情況概述。西昌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4(3),157-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胡立耘(2005)。史詩的文本分析--以彝族史詩《梅葛》為視點。民族文學研究,2005(2),76-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孫慶忠(2000)。林耀華教授和他的涼山彝族研究。中央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6),8-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敖行維(1995)。黔西北彝族《指路經》與苗族《指路》的比較研究。貴州民族研究,1995(2),109-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傅光宇(1984)。試論彝族創世史詩中的人類起源神話。山茶,1984(2),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楊春華(2004)。彝族創世史詩中的歷史觀、信仰觀與倫理觀。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4(2),67-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趙曉江(1994)。從彝族神話傳說及喪葬儀式看套路武術的雛型。雲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4),37-4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潛明茲(1987)。史詩類型略論。民族文學研究,1987(4),9-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蔡家麒(2003)。滇川民族學調查第一人--記楊成志先生滇川調查之行。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4),25-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蕭惠華(2003)。從彝族史詩、神話和民俗中看彝族女權。楚雄師範學院學報,2003(5),53-5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羅曲(1994)。彝族文化網絡中的瑰寶--彝族《支格阿龍》研究。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2),58-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羅邊木果、羅慶春(1999)。彝族英雄史詩〈支格阿魯〉初論。西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3增刊),55-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鹿憶鹿(20020500)。眼睛的神話--從彝族的一目神話、直目神話談起。東吳中文學報,8,223-24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巴莫曲布嫫(2004)。敘事型構.文本界限.敘事界域:傳統指涉性的發現。民俗研究,2004(3),112-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巴莫曲布嫫(2004)。敘事語境與演述場域--以諾蘇彝族的口頭論辯和史詩傳統為例。文學評論,2004(1),147-1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鹿憶鹿(19980500)。彝族的洪水神話。東吳中文學報,4,139-16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LU, Hui(1998)。Multiple Identity of the Yi Nationality in China。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Yi Studies in Trier。  new window
2.PAN, Jiao(1998)。Theories of Ethnic Identity and the Making of the Yi。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Yi Studies in Trier。  new window
3.Wugashinnuim, L.(1998)。Discovering and Re-Discovering Yi Identity: Shared Identity Narrativies from the Classics of Yunnan, Sichuan, Guizhou, and Guangxi。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Yi Studies in Trier。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巴莫曲布嫫(2003)。史詩傳統的田野研究--以諾蘇彝族史詩「勒俄」為個案(博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巫達(2000)。語言、宗教與文化認同:中國涼山兩個彝族村子的個案研究(碩士論文)。香港中文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列(2005)。彝族研究現代學術的建立(1928-1949年)(博士論文)。北京師範大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8)。彝族源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丁文江、羅文筆(1936)。爨文叢刻。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中央民族大學彝文文獻編譯室(1996)。彝文文獻學概要。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編輯部(1988)。中國大百科全書.語言文字卷。北京: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巴莫阿依、巴莫曲布嫫、巴莫烏薩嫫(1992)。彝族風俗志。北京: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方國瑜(1984)。彝族史稿。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子堯、何積全(1988)。洪水紀。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王子堯、康健(1989)。彝族古歌。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力(1994)。彝族文學史。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周自強(1983)。涼山彝族奴隸制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果吉.寧哈、岭福祥(1993)。彝文《指路經》譯集。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耀華(1994)。涼山彝家的巨變。北京: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胡慶鈞(1981)。明清彝族社會史論叢。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馬長壽、李紹明(1987)。彝族古代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馬學良(1986)。彝文〈勸善經〉譯注。北京:中央民族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馬學良(1989)。彝族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馬學良(1994)。彝族原始宗教調查報告。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張仲仁、普衛華(1988)。供牲獻藥經。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89)。彝族源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1)。彝族源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2)。彝族源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3)。彝族源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4)。彝族源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7)。彝族源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郭思九、陶學良(1981)。查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陳世鵬(2004)。黔彝古籍舉要。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貴州省民族研究所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1982)。西南彝志選。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貴州省赫章縣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民族學院彝文文獻研究所(1991)。彝族創世志(藝文志)。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貴州省赫章縣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民族學院彝文文獻研究所(1991)。彝族創世志(譜牒志一)。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貴州省赫章縣民族事務委員會、貴州民族學院彝文文獻研究所(1991)。彝族創世志(譜牒志二)。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5)。尼蘇奪節。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6)。夷僰榷濮。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6)。普茲楠茲。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7)。洪水泛濫。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7)。賒豆榷濮、敘祖白。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7)。查詩拉書。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8)。聶蘇諾期。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8)。裴妥梅--蘇頗(祖神源流)。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8)。聶蘇諾期。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89)。指路經。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90)。彝族創世史--阿赫希尼摩。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91)。裴妥梅妮--蘇嫫(祖神源流)。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雲南少數民族古籍整理出版規劃辦公室(1991)。尼補木司--彝族祭奠詞。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雲南民族民間文學楚雄調查隊、施學生、郭思九(1980)。賽玻嫫。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雲南省民族民間文學紅河調查隊(1978)。阿細的先基。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雲南省民族民間文學楚雄調查隊(1978)。梅葛。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黃光學(1995)。中國民族識別。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黃建明(1993)。彝族古籍文獻概要。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嶺光電(1982)。古侯(公史傳)。中央民族學院民族語言研究所彝族歷史文獻編譯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舉奢哲、康鍵(1987)。彝族詩文論。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彝族簡史編寫組(1987)。彝族簡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羅希吾戈、馬黑木呷(1983)。喀吉思。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羅家修(1985)。瑪木特依。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羅國義、陳英、馬學良(1984)。宇宙人文論。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陳久金、盧央、劉堯漢(1984)。彝族天文學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Harrell, Stevan、巴莫阿依、曲木鐵西(2000)。田野中的族群關係與民族認同:中國西南彝族社區考察研究。廣西南寧:廣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黃才貴(2000)。影印在老照片上的文化:鳥居龍藏博士的貴州人類學研究。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89)。西南彝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1)。西南彝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2)。西南彝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4)。西南彝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1998)。西南彝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畢節地區彝文翻譯組、畢節地區民族事務委員會(2000)。西南彝志。貴陽:貴州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林耀華(1947)。涼山夷家。上海: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常璩、劉琳(1984)。華陽國志校注。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巴胡母木(1960)。勒俄特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曲比石美、蘆學良、馮元蔚、沈文光(1978)。勒俄特依。涼山彝文資料選譯。成都:西南民族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耀華(1995)。中國西南地區的民族識別。中國的民族識別。北京: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程志方(1985)。論中華彝族文化學派的誕生--評「彝族文化研究叢書」的出版。彝族文化研究文集。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盧義(1993)。彝族的族稱、支系及其文化。畢摩文化論。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崇素(1981)。彝族的神話、傳說和史詩。民間文學論叢。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羅希吾戈(1986)。從英雄史詩《英雄支格阿龍》看彝族古代社會。雲南民間文藝源流新探。昆明:雲南民族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