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協力自殺行為之反思--以被害人之自主價值為中心
書刊名:刑事法雜誌
作者:甘若蘋
出版日期:2008
卷期:52:2
頁次:頁57-81
主題關鍵詞:自殺加工自殺自主價值人性尊嚴共犯從屬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27
  • 點閱點閱:35
期刊論文
1.徐育安(20070500)。刑法第二七五條之法理基礎與改革芻議。月旦法學,144,41-5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春生(1998)。認為教唆行為的可罰性較重。憲政時代,24(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Kaufmann, Arthur、劉幸義(19840300)。安樂死--自殺--受囑託而殺人(加工自殺)。中興法學,20,69-8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蔡宗珍(19980700)。「安樂死」合法化的憲法思考基礎--兼論憲法上生命權的體系結構。憲政時代,24(1),29-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陳春生(19971124)。認為教唆行為的可罰性較重。安樂死之合憲性問題研討會,(會議日期: 一九九七年十一月二十四日舉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麗芬(1999)。「教唆自殺罪」與「幫助自殺罪」之研究(-)。東吳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謝啟明(2000)。刑法上被害者承諾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中興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漾沂(2005)。被害人自陷風險對於行為人不法之作用(碩士論文)。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皇玉(1995)。醫療行為於刑法上之評價:以患者之自我決定權為中心(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庆新(1988)。自殺論。浙江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Durkheim, E.、渠東(2006)。社會分工論。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雅汝(2002)。生命的自主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山田(1999)。刑法各罪論。臺大法學院圖書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榮堅(2006)。基礎刑法學。臺北: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甘添貴(1999)。體系刑法各論。臺北:瑞興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蔡宗珍(2008)。「安樂死」合法化的憲法思考基礎--兼論憲法上生命全體系結構,http://bundesrecht.juris.de/stgb/—216上tml, 2008/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常仁(2003)。「滄桑舊法」--論「自殺共犯」及其可罰性之理論基礎。刑事法之基礎與界限--洪福增教授紀念專輯。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黃榮堅(200004)。論正當防衛。刑罰的極限。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榮堅(1998)。從容許風險概念看和平內亂罪。刑法問題與利益思考。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王世洲(2006)。刑法保護什麼:法益還是規範適用?。我的一點家當--王世洲刑事法譯文集。中國法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榮堅(2000)。從破壞性教導行為看共犯概念。刑罰的極限。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子平(2001)。從共犯規定論正犯與共犯之區別。刑法爭議問題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櫻琴。行政上強制執行與即時強制。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佳玟(2005)。生命的「神聖」與「品質」,以德國法為基準的比較性觀察。民主、人權、正義:蘇俊雄教授七秩華誕祝壽論文集。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顏厥安(2004)。安樂死的法理學反思。鼠肝與蟲臂的管制:法理學與生命倫理。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