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淞滬會戰場上的國軍部隊
書刊名:中華軍史學會會刊
作者:楊晨光
出版日期:2008
卷期:13
頁次:頁81-103
主題關鍵詞:淞滬會戰國軍部隊中日戰爭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
民國二十六年抗戰初期,中日雙方於八月十三日開始在淞滬一帶的作戰,日本大本營原定本區域作戰為支援性質,只是配合華北戰場之牽制作戰,以日後日方公布的資料觀察,日本軍部自知根本沒有長期和中國作戰的能力,所以初期只計畫在淞滬福地區投入少量兵力。 但是由於蔣中正委員長將其嫡系中央軍的精銳,不計代價的投入淞滬地區作戰,導致日軍犯了兵家大忌,最後不得不分批逐次的投入兵力,形成長達三個月的大型會戰。而國軍除中央軍外的各地方實力派軍隊,也因抗日的大義名分,將部隊派往松滬地區參戰,展現了中國國軍各路部隊共同抗日的決心。此一會戰雙方犧牲慘重,使中日雙方再無和談之條件,中日全面作戰乃成定局。 抗戰前由德國軍事顧問訓練、配備德式裝備的中央軍調整師,公認是蔣黃埔嫡系精銳中的精銳。這批部隊的戰力,一般的印象認為十分堅強;然而透過從組織編裝的評量、日人的估計、以及德國軍事顧問自己的看法,這三個面相來觀察,筆者認為這樣的印象多少有過高的評價。 整個松滬會戰,中央軍是主力部隊,對其作戰能力及戰略作為,各方觀點不同評價不一。本文將從戰略及戰術作為層面,剖析抗戰初期國軍在請松滬戰場的表現,以及探討當時德式調整師的戰力。以之為基礎,對當時蔣中正委員長投入自己最精銳的嫡系部隊,充為血肉長城的心境,吾人也才能有進一步的瞭解。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