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運動介入對學童肥胖影響之探討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廖南凱游進達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8:2
頁次:頁271-277
主題關鍵詞:學童肥胖運動介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4
  • 點閱點閱:139
期刊論文
1.鄭俊傑(20010200)。運動與健康疾病之探討。學校體育,11(2)=62,82-8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Vaccaro, P.,、Mahon, A.(1989)。The effect of exercise on coronary hearth disease risk factors in children。Sports Medicine,8(3),139-153。  new window
3.謝錦城(20041000)。看電視兼運動有利學生健康體適能。學校體育,14(5)=84,56-6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楊木仁(20011200)。適合中老年人之休閒運動--元極舞。大專體育,57,37-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許振明(20061200)。臺灣地區地方政府推動提升學生體適能實施績效之研究。體育學報,39(4),10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鄭光慶(20020600)。推展學生體適能之理念與策略。學校體育,12(3)=70,96-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耀宗(20030600)。運動上癮。大專體育,66,117-12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盧俊宏(19980900)。從事體適能運動所帶來的106種利益。臺灣省學校體育,8(5)=47,17-2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立宇(19951200)。運動對改善慢性疾病的效果。國民體育季刊,24(4)=107,99-10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郭家驊、陳九州、陳志中(20000400)。運動與肥胖專論。北體學報,7,180-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伯超、游素玲、林月美、朱志良(19921000)。我國成年人性別、年齡別、身高別體重及過重與肥胖界定之探討。中華民國營養學會雜誌,17(3/4),157-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Evans, William J.(1999)。Exercise training guidelines for the elderly。Medicine & Science in Sports & Exercise,31(1),12-17。  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顏君彰、黃振興、孫美蓮、徐吉德(2004)。健康體適能運動對銀髮族價值之初探。2004國際體適能學術研討會。台北市:國立台灣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顏君彰、陳敬能(2006)。體適能推動之重要性與對國人價值之探討。2006年臺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間發展趨勢學術研討會。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361-3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宋玉文、陳坤檸(2004)。規律運動對老年人生理心理之影響。九十三年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課程評鑑論壇。屏東市:國立屏東教育大學。58-6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Digel, H.(1994)。Sports in a changing society。Schorndorf, Germany。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謝寒琪(2003)。一個肥胖兒童的故事--肥胖兒童的人際關係與自我認同(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文豐(2001)。台北市國小學童生活壓力與其身體活動量及健康體適能關係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丁文貞(2001)。肥胖與非肥胖國小學童身體活動量與健康體適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桃園縣。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鍾曉雲(2002)。新式健身操對肥胖學童身體組成、健康體適能及血脂肪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潤興(2004)。規律有氧運動訓練對國小過重學童健康體適能及血脂肪影響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仲義(2001)。運動時數對國民小學學童健康體適能的影響(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玉鳳(2004)。休閒類型選擇對國中生體適能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吳靜吉(1990)。遠流活用英漢辭典。台北縣:遠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家衛生研究院(2001)。第二期文獻回顧研析計劃報告書。台北市:國家衛生研究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蓓貞(2004)。健康促進理論與實務。臺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教育部(2004)。教育部四年施政主軸。台北市:教育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教育部體育司(2004)。推動中小學學生健康體位五年計畫。臺北市:教育部體育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Rowland, T. W.(1990)。Exercise and Children's Health。Champaign, IL:Human Kinetics。  new window
7.Hoeger, Sharon A.、Hoeger, Werner W. K.(1992)。Lifetime physical Fitness and Wellness。Englewood, Colorado:Motor Publishing Company。  new window
8.方進隆(1993)。健康體能的理論與實際--健康體能評量。臺北市:漢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萬福(2000)。吳萬福先生選集。臺北市:吳萬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Coakley, J. J.(2001)。Sport in Society: Issue & Controversies。Boston:McGraw-Hill。  new window
其他
1.行政院衛生署(2002)。國人肥胖定義及處理原則出爐,http://www.doh.gov.tw/newverprog/proclaim/, 2002/06/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Freedson(1995)。Physical fitness in children and youth in the United States: Promotion of active lifestyles。1995年國際體適能研討會報告書。臺北:國立臺灣師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