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憶寫,一種符號人生的展示--論余承堯的生命姿態
書刊名:漢學研究
作者:陳志信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en, Chih-hsi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27:3=58
頁次:頁225-250
主題關鍵詞:余承堯山水畫憶寫卡西勒文化哲學Yu Cheng-yaoLandscape paintingRecollectionErnst CassirerPhilosophy of cultur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45
期刊論文
1.石守謙(1986)。鐵甲與石齒的幻生─記余承堯的山水創作。當代,創刊號,76-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渝(1989)。繪畫是種不休止的介入:談余承堯山水。當代,33,109-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余承堯(1988)。繪畫自述。千巖競秀--余承堯九十回顧。臺北:翰雅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石守謙(1988)。千巖競秀。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Lowry, Bates(1984)。視覺經驗。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Cassirer, Ernst、甘陽(1990)。人論:人類文化哲學導引。臺北市: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倫(1994)。杜詩鏡銓。臺北:天工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劉勰、范文瀾(1960)。文心雕龍注。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鑄晉(1988)。遲開的花朵--余承堯。千巖競秀--余承堯九十回顧。臺北:翰雅軒。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懷碩(1988)。獨立於傳統與時潮之外(代跋)。千巖競秀。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李賢文(1999)。自來新發現,都在細思維─余承堯出現的歷史意義。余承堯百歲回顧展:山居歲月不知長。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銓居(2005)。余承堯─時潮外的巨擘。余承堯─時潮外的巨擘。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吳子丹(1999)。山村野老余承堯。余承堯百歲回顧展:山居歲月不知長。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梁銘越(1999)。諦觀時空的永恆─試論余承堯的山水畫與南管音樂。余承堯百歲回顧展:山居歲月不知長。臺中。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臺灣省立美術館編輯委員會(1999)。余承堯百歲回顧展:山居歲月不知長。臺中:臺灣省立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唐)張彥遠(1980)。校本歷代名畫記,東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惠鎮(2006)。臺灣山水畫家余承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秀慧(1988)。悠然見南山─余老訪談錄。余承堯的世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1. 韓愈〈送高閑上人序〉析探
2. 評Paul R. Katz, Divine Justice: Relig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Legal Culture [神聖的正義--宗教與中國司法體系的發展] (New York: Routledge, 2009)
3. 評William T. Rowe, China's Last Empire, the Great Qing [中華帝國末代王朝:大清] (Cambridge, Mass.: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9)
4. 評王璦玲、胡曉真主編《經典轉化與明清敘事文學》(臺北:聯經出版公司,2009)
5. 評David M. Robinson, ed., Culture, Courtiers, and Competition: The Ming Court (1368~1644) [文化、朝臣和競爭:明代的宮廷 (1368~1644)]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8)
6. 評姚建根《宋朝制置使制度研究》(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10年)
7. 〈民之父母〉、〈孔子閒居〉及〈論禮〉若干異文的語言分析--兼論《孔子家語》的成書問題
8. 跨文化民俗書寫的角色變化--佐倉孫三《閩風雜記》與《臺風雜記》的比較
9. 看見時髦女子--二十世紀初俗曲(時調)對於「新女性」的描述與批評
10. 晚清報刊雜誌中小說讀者群體概念的形塑和消解
11. 清遺民的志業--論《滄海遺音集》的成書過程與編彙目的
12. 明朝與馬六甲王朝之關係:戰略前沿的建立和喪失
13. 評張先清《官府、宗族與天主教--17~19世紀福安鄉村教會的歷史敘事》(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
14. 評陳高華、張帆、劉曉《元代文化史》(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9年)
15. James Robson, Power of Place: The Religious Landscape of the Southern Sacred Peak (Nanyue 南嶽) in Medieval China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and London: Harvard University Asia Center, 2009)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