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析自然寫作在國文教學中的運用及成效
書刊名:全人教育學報
作者:郭慧娟
作者(外文):Kuo, Hui-chua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5
頁次:頁1-25
主題關鍵詞:自然寫作國文教學自然觀察自然體驗生命教育Nature writing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teachingNatural observationNatural experienceLife educa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5
  • 點閱點閱:27
本文試著從筆者所任教的四所大學中去整理目前國文課程在通識教育的地位,並由此反省大學國文教學內容除了提昇學生的語文程度之外,應該在生命教育、社群意識、環境關懷有所引導,故筆者以「自然寫作」做為教學單元,透過自然書寫作品的研讀和自然體驗,去發掘學生自我主體生命的內涵,並體悟到個體和群體,以及整個自然環境的互動。由此使學生能夠深化生命的厚度,懂得關懷社群及萬物的生存,最後豐富生活的經驗,以文字表述此一歷程,不再視書寫為畏途。本文從四個部份來呈現意旨:一、現今大學的國文教學理念淺論,歸納出大學國文教學對於學生在於語文表達、生命問題的思考、人生意義的貞定、社會文化的體認和關懷,都有重要的引導作用及培養訓練之要求。二、自然寫作的意含及課程設計理念,其課程重心在於加強學生的實際體驗與開發感受力。是以透過自然體驗,使學生內心產生感動,進而去關懷、瞭解自然,由此深化自我生命與自然環境的互動關係,並以文字書寫此一體驗過程。三、運用於國文教學中的課程設計,以筆者所設的教學綱要,配合自然寫作的五段式教學法呈現。其中以體驗為主,生活實踐為目標。四、自然寫作在國文教學中展現的成效,可從三個層次來分析:一是在語文層次上可以增加同學從親身體會中發表個人之感想,並以語言及文字表達出來,達到訓練學生在語文能力的整合表達;在文學層次,讓同學可以將文學欣賞與當下生活環境結合,加深文學涵養的深度;在文化層次上,則使同學認知人我之間、人與環境、人與文化不可分割的關係,體悟更深刻的生命意義。
The paper reveals the effect of Nature Writing in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teaching. The paper is divided into four sections:1. The core concept of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teaching in the university2. The meaning of Nature Writing and the curriculum design of nature writing3. The application of Nature Writing in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teaching4. The effect of Nature Writing in Chinese literature course teachingThe paper provides guidelines for curriculum design in Chinese literature teaching of nature writing which hopefully can assist college students in realizing one's life and arouse attention to the environment around them.
期刊論文
1.高博銓(20060900)。全語言教學的理念及其實施原則。國立編譯館館刊,34(3),67-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郭實渝(19990600)。以生態文化教育的觀點看環境教育。環境教育季刊,40,15-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周儒、王昭湄(20010400)。當「環境教育」遇上「全語言」。中等教育,52(2),20-3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蕭義玲(20071200)。一個知識論述的省察--對臺灣當代「自然寫作」定義與論述的反思。清華學報,37(2),491-5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明智(20040500)。全語言探索。教育資料與研究,58,71-7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俊甫(2001)。自然體驗的理念與思維--返照初心見自然(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維國(2002)。一顆自然體驗教育的種子─從「自然寫作」與「自然教學」的對話中萌芽(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oodman, Kenneth S.、李連珠(1998)。全語言的「全」,全在哪裡?。臺北市:信誼基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1996)。中原通識面面觀。中壢:中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吳明益(2004)。臺灣現代自然書寫的探索。台北市:大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約瑟夫‧柯內爾、方潔玫(2005)。共享自然的喜悅。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約瑟夫‧柯內爾、王家祥、張美惠(2005)。與孩子分享自然。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郭城孟(1997)。區域生態特色與鄉土教育。台灣的自然生態與鄉土教學。台北市:國語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