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武術運動發展之策略:北京2008世界武術比賽對臺灣的啟示
書刊名:大專體育
作者:陳惠華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06
頁次:頁23-30
主題關鍵詞:中國武術臺灣國武術國武術人口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4
中國於1990年舉辦亞運及1993年東亞運動會將武術列入競技項目比賽,其後,更藉北京2008年奧運之名舉辦世界武術比賽,使武術運動躍昇國際舞台,中國武術運動發展歷程值得臺灣學習與借鏡。本文擬藉由北京2008世界武術比賽經驗,對臺灣國武術運動的發展,提出五項建議:一、拳術分類制度化。二、國武術文獻重鎮化。三、國武術行銷策略現代化。四、振興國武術人口化。五、加強裁判與教練的認證機制化。此外,並進一步說明如何提升臺灣國武術運動風氣進而邁向國際化運動,提供臺灣國武術運動推展之參考。
期刊論文
1.王筱麟(2005)。加強武術科研促進武術發展。中華武術,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劍(2008)。中小學發展學校特色的誤區與途徑。中小學管理,12,34-3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小美、周小平(2003)。影響武術套路裁判員執裁能力的因素分析。中國體育科技,39(7),62-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易欽仁(2002)。對中國武術段位制實施現狀的調查和分析。湖北大學學報,24(4),370-3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立富(2008)。中國武術進入奧運會的問題探析。科技創新導報,35,2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Carter, M. J.、Grebner, F.、Seaman, J. A.、Foret, C.(1990)。Occupation to profession continuum- Status and future of HPERD。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and Dance,61(3),106-109。  new window
7.Nash, H. L.(1985)。Instructor certification: Making fitness programs safer?。Physician and Sports-Medicine,13(10),142-155。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彭怡文(2002)。中國武術傳承模式的現代省思(碩士論文)。南華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林小美(2005)。競技武術套路運動。杭州市:浙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臺北市政府教育局(2006)。武術裁判技術與規則。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教育部體育司(20080517)。96 年度教育部學校體育統計年報,http://140.122.72.62/Census/moreCensus?id=b0c9905c157f8fda7280a72b549db34f482dbe10094ee, 200810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薛荷玉(20080501)。武術擬列中小學課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