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職業網球選手比賽中發球與接發球比賽勝負影響之研究
書刊名:運動教練科學
作者:張碧峰 引用關係陳志榮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Chang, Bi-fonChen, Chih-jung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6
頁次:頁67-78
主題關鍵詞:美國網球公開賽網球教練愛司球US openTennis coachACE ball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5)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78
  • 點閱點閱:75
期刊論文
1.Washington, M.、長昇文化(2001)。強勁的後座力。國際網球雜誌,44,58-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碧峰、陳志榮(2009)。國際優秀男子網球選手於不同場地之發球與接發球技術型態對影響比賽勝負之研究。體育學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俊明(199303)。張德培與艾伯格準決賽勝負之探討--1992年美國網球公開賽。中華體育季刊,6(4)=24,39-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建平(20030600)。網球技術型態與比賽策略之探討。中華體育季刊,17(2)=65,50-5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中興、羅宏仁(19990600)。1997年美國網球公開賽各項戰況變數與比賽勝負之比較研究。大專體育,43,113-1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蘇榮基(19980200)。全國網球排名賽男子單打前八強比賽勝負之探討。大專體育,35,43-4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鶴森、林偉毅、趙曉涵(20051200)。網球發球落點與技術相關表現之研究--以2004年美國網球公開賽男子單打賽為例。體育學報,38(4),109-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江中皓(20030300)。臺灣地區男子網球單打技術及勝負因素之研究。體育學報,34,79-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中興、李彩滿(19980400)。華裔網球名將張德培發球與接球表現之探討。大專體育,36,90-9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劉俊概(20050700)。硬式網球發球技術之運動生物力學探討。屏師體育,9,122-1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李建平(20040300)。國內優秀男子網球選手單打發球對比賽勝負關係之研究。體育學報,36,227-23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Schonborn, R.(1999)。The return of serve。The 11th International Tennis Federation Worldwide Coaches Workshops。Casablanca。38-43。  new window
2.麥吉誠(1997)。1995年美國職業網球公開賽男女單打準決賽、決賽技術戰略之分析。中華民國大專院校八十六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臺北市:中華民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瞭祿(1999)。網球單打技術型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中興(1996)。網球發球贏球率與比賽勝負關係之比較研究(碩士論文)。文化大學,台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劉中興(2003)。職業網球男子球員在不同材質球場攻守技術及戰略之探討。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Talbert, William F.、Old, Bruce S.(1983)。Tennis tactic singles and double。New York, NY:Harper & Row。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