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華嚴五教止觀形上哲理探
書刊名:東海哲學研究集刊
作者:俞懿嫻 引用關係
出版日期:2009
卷期:14
頁次:頁171-192
主題關鍵詞:五教止觀華嚴佛學杜順方東美形上學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4
華嚴初祖杜順大師造〈五教止觀〉,為中國大乘佛學華嚴宗奠立基礎,其影響極為深遠。所謂〈五教止觀〉,就宗教立場而言,原是指五種不同層次的修行境界:法有我無門、生即無生門、事理圓融門、語觀雙絕門,以及華嚴三昧門。杜順大師並將之應用在判教上,以其分別代表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終教、大乘頓教,以及一乘圓教。從哲學的立場來看,〈五教止觀〉並不只是一篇重要的宗教文獻,其中還包含豐富的哲學思想與嚴密的理性論證。〈五教止觀〉文章本身的目的在引導佛教思想由小入大,其用意深刻,值得重視。當代中國哲學家方東美曾發現〈五教止觀〉與西哲懷德海(A. N. Whitehead)哲學頗有相關之處。同時他認為杜順大師的〈五教止觀〉採用了一套「後設文字」(meta-language),乃是一套說明宗教教義的象徵性文字。這文字不同於只談物質與事實的科學語言;杜順大師採用的是一套探討精神與價值的語言,俾使宗教經驗便轉成為哲學思考的超越境界。
圖書
1.程石泉(2007)。思想點滴。中西哲學合論--石泉先生論文集(下)。臺北:文景書局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Carr, H. W.(1930)。The Monadology of Leibniz。London:The Favil Press。  new window
3.Carr, H. W.(19929)。Leibniz。Boston:Brown, and Co.。  new window
4.程石泉(1986)。思想點滴。臺北:常春藤書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方東美(1981)。華嚴宗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