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國新石器時代玉人形紋創意設計--藝術、文化、社會跨域思索
書刊名: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
作者:江美英
作者(外文):Chiang, Mei-yin
出版日期:2009
卷期:7
頁次:頁65-77
主題關鍵詞:新石器時代玉人形紋創意設計Neolithic AgeJade manShape and stripeCreative desig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1)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69
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玉器的發展出現一個高峰期,其中有幾個文化的玉器特別發達。有遼寧、內蒙地區的紅山文化,安徽含山凌家灘文化,太湖流域周邊的良渚文化,山東地區龍山文化,湖北石家河文化,出現的數量非常多,有些學者因而提出「玉器時代」的理論。本文從藝術角度,探討新石器時代玉人形紋的創意設計。本文主要以新石器時代出土的玉人相關器形作分析,從其形紋組合分析其創意設計與美感。內容重點有:紅山文化的玉人,玉人首裝飾的三孔器;凌家灘文化的直立玉人,坐姿玉人;良渚文化的直立玉人,側蹲玉人,神人獸面紋;石家河文化的玉正面玉人首,側面像玉人首等。故本文主要是將新石器時代各文化具有形紋相結合創意設計的玉人作了耙梳與介紹,且從人出土時的在遺址墓葬中的出土位置、數量等進行玉人功能的探索,其藝術性、宗教性、裝飾性的發展變化等。最終希望從新石器時代玉人的形紋創意設計,更進一步瞭解中國史前文化的交流與影響,作一個藝術、文化、社會的跨領域思索。
期刊論文
1.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898)。安徽含山凌家灘新石器時代遺址發掘簡報。文物,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縣文物管理所、張敬國(1999)。安徽含山縣凌家灘遺址第三次發掘簡報。考古,1999(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敬國(1991)。安徽含山凌家灘遺址發掘主要收穫。文物硏究,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遼寧省文物考古硏究所(2008)。牛河梁第十六地點紅山文化積石冢中心大墓發掘簡報。文物,1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安徽省文物考古硏究所、含山縣文物管理所(2007)。安徽含山縣凌家灘遺址第五次發掘簡報。考古,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遼寧省文物考古硏究所(2008)。牛河梁紅山文化第二地點一號冢石棺墓的發掘。文物,10,15-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鄧淑蘋(199510)。群玉別藏。臺北:國立故宮博物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朝陽市文化局、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4)。牛河梁遺址。北京:學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安徽省文物局(2004)。安徽省出土玉器精粹。台北:眾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華玉玉文化中心、中華玉文化工作委員會(200910)。玉魂國破--紅山文化玉器精品展。浙江: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大順。紅山文化玉器槪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于建設、張艷秋(2004)。紅山玉器.玉石人物造像。呼和浩特:遠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吳棠海(1995)。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玉器篇五:紅山玉器。台北:中華五千年文物集刊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古方(2005)。中國出土玉器全集7:江蘇.上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浙江省文物硏究所(2001)。瑤山--良渚遺址群報告之一。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浙江省文物硏究所(2006)。反山--良渚遺址群報告之一。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江蘇省文物考古硏究所(1998)。福泉山。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南京博物院考古硏究所(2008)。高城墩。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張緒球、荆州博物館(2008)。石家河文化玉器。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鄧淑蘋(1999)。玉石器故事之二。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青少年特編編輯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宋文勳、連照美(1984)。台灣出土人獸形玦。台灣大學人類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何傳坤。考古誌4 :人獣形玉玦。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劉義昌。宜蘭丸山遺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陳維鈞。屏東遺址簡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2006)。凌家灘—田野發掘報告之一。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張敬國(2000)。凌家灘玉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南京博物院(1989)。良渚文化玉器。香港:兩木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Hansford, Howard(1968)。Chinese Carved Jades。London:Faber and Faber。  new window
其他
1.吳棠海。玉器鑑賞:石家河文化玉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