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臺灣出土玉器的技與藝--兼談古物分級
書刊名:美學與視覺藝術學刊
作者:江美英
作者(外文):Chiang, Mei-yin
出版日期:2015
卷期:7
頁次:頁77-94
主題關鍵詞:臺灣玉器卑南文化人獸形玦長形管Taiwan jadePuyuma culturePeople zoomorphic ornamentsElongated tube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6
  • 點閱點閱:29
期刊論文
1.鄧淑蘋(20040800)。院藏卑南古玉解讀。故宮文物月刊,22(5)=257,4-3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古方(199604)。臺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玉器的用途和宗教意義。考古,1996(4),77-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江美英(20120700)。中國新石器時代玉器的形紋創意設計--以製作、紋飾與美學意涵為中心。美學與視覺藝術學刊,4,91-1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沈建東(20040800)。院藏卑南耳飾玦的工藝研究。故宮文物月刊,22(5)=257,32-4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江美英(20091200)。中國新石器時代玉人形紋創意設計--藝術、文化、社會跨域思索。通識教育與跨域研究,7,65-7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宋文薰、連照美(19841000)。臺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玉玦耳飾。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44,148-16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黃士強(19750600)。玦的研究。國立臺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刊,37/38,44-6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葉美珍(2010)。臺灣東海岸新出土獸形玉飾初步研究。2009南島國際學術研討會。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165-1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洪曉純(2006)。臺灣史前玉器在東南亞的分佈及其意義。華南及東南亞地區史前考古:紀念甑皮岩遺址發掘3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2003)。臺灣玉器流行年代及其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第三屆國際漢學會議。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連照美(2003)。台灣新石器時代卑南研究論文集。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2005)。館藏卑南遺址玉器圖錄。台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益昌(1996)。台灣地區考古地方人員培訓班【第二期】第二階段田野調查課程《田野調查暨田野發掘報告》。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宋文薰、連照美(1987)。卑南考古(1986-1987)。臺北:南天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黃士強(1984)。臺北芝山巖遺址發掘報告。臺北: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葉美珍(2001)。花崗山文化之研究。臺東: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宋文薰、連照美(1988)。卑南遺址第11-13次發掘工作報告。國立臺灣大學文學院人類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文化部。台灣大百科全書:人獸形玦、屏東裘拉遺址人獸形玦,http://web2.nmns.edu.tw/PubLib/NewsLetter/88/144/04.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連照美(1998)。台灣史前時代人獸形玉玦耳飾。東亞玉器。香港:香港中文大學考古藝術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劉益昌(2006)。臺灣玉器製造技術與研究方法的初步探討。新世紀的考古學--文化、區位、生態的多元互動。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仲玉(1998)。臺灣史前的玉器工業。東亞玉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考古藝術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