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中共學者對佛教的理解
書刊名:玄奘佛學研究
作者:侯坤宏
作者(外文):Hou, Kun-hung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4
頁次:頁197-246
主題關鍵詞:范文瀾唐代佛教中共佛教馬列主義Fan WenlanBuddhism in Tang dynastyBuddhism in Communist ChinaMarxism-Leninism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19
筆者因閱讀范文瀾《唐代佛教》一書,發現該書全依馬克斯主義觀點批評佛教,對佛教諸多漫罵誤解之詞。再閱讀同時代的任繼愈、侯外廬、唐長儒等人相關著作,也存有相同的特點。上述學者對佛教之研究,雖然學術價值頗可商榷,但若由學術發展史角度言,吾人可以透過這些著作,了解在馬列思想影響下的中共學者,他們是如何理解佛教的。本文除以范文瀾這本書為分析範例外,為全盤掌握中共統治下的學者如何從事佛教研究,所以在資料引用上,也涉及相關學者的論著。全文從:以馬克斯理論研究佛法、馬克斯理論解釋下的佛教、改革開放以後的佛教研究等議題,論述中共學者解釋佛教的理論依據,以及他們筆下所呈現出來的佛教面貌。文中最後指出,近年來中國大陸學者,已能逐漸擺脫馬列教條束縛,在質與量上業有相當成果,但其中也隱含一些值得檢討與改進的問題。
This article originates from my reading of Fan Wenlan’s work, Buddhism in Tang Dynasty, in which the author slanders Buddhism with abandon from a Marxist point of view. Similar abuses or misunderstandings are also rampant in works written by Fan’s contemporaries such as Ren Jiyu, Hou Wailu and Tang Changru. Although the academic merit of these writings remains to be defined, from the historical perspective of academic development, a careful scrutiny of these publications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Chinese Communist scholars undertook the research on Buddhism. Taking Fan’s book as a case study, this article also takes into consideration other essays by Fan’s contemporaries for giving a comprehensive outline of Chinese scholars’ view of Buddhism under Communist rule. The main issues in this article include how Buddhism was investigated and interpreted within the context of Marxism, and how Buddhism research evolved since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reform and opening policies in China. Through these key issues, the article seeks to inquire into the theoretical framework adopted by Chinese Communist scholars to interpret Buddhism, and gives an overview how Buddhism was shaped in such a context.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Communist experts on Buddhism have been gradually liberated from the fetters of Marxist-Leninist dogma and gain outstanding research achievements in both quality and quantity standard,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re is still room for further improvement.
期刊論文
1.吳猛慶(199406)。一個馬克思主義的命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199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呂大吉(2002)。中國現代宗教學術研究一百年的回顧與展望。江蘇社會科學,3,77-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方立天(1990)。我的佛教研究。無神論.宗教,4,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鄒士方(1987)。任繼愈談我國宗教學研究現況。無神論.宗教,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呂有祥(1998)。十年來中國佛教研究述略(1987-1996)。宗教,2,7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夏年(2001)。20世紀佛教學術會議綜述。宗教,5,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星橋(2001)。現代化進程中的大陸佛教。香港佛教,4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方立天(2002)。中國大陸佛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宗教,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寧光(2008)。現代佛教研究概論。宗教,5,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葉小文(2006)。努力構建和諧社會.呼籲共建和諧世界--為首屆世界佛教論壇而作。首屆世界佛教論壇。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任杰(2007)。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國務院宗教事務局政策法規司(1995)。新時期宗教工作文獻選編。中國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任繼愈(1947)。中國哲學史簡編。重慶:生活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中國無神論學會(2000)。當代無神論教程。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王建光(2004)。中國律宗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王章陵(199103)。東方馬克思主義。臺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雷泉、劉仲宇、葛壯(2005)。二十世紀中國社會科學:宗教學卷。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何虎生(2004)。中國共產黨的宗教政策研究。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吳安家(1979)。中共史學批判論集。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林祥(199908)。世紀老人的話:任繼愈卷。瀋陽:遼寧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范文瀾(200811)。唐代佛教。重慶:重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陳金龍(2006)。中國共產黨與中國的宗教問題--關於黨的宗教政策的歷史考察。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葉小文(2007)。宗教問題:怎麼看、怎麼辦。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劉夢義、陶德榮(198701)。中國當代哲學史稿。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龔學增(199708)。宗教問題概論。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于俊文、王家俊、鄭德榮、趙邨方(199012)。馬克思主義百科辭典。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任繼愈(1985)。序。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龜川教信(1997)。華嚴學。臺北:佛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王友三(1986)。中國無神論史綱。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呂澂(199612)。呂澂佛學論著選集。濟南:齊魯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上海師範大學政治教育系中國哲學史組(1979)。中國哲學史綱要。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侯外廬(1959)。中國思想通史(第4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范文瀾、張遵騮(1979)。唐代佛教。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巫白慧(2002)。印度哲學--吠陀經探義和奧義書解析。北京:東方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任繼愈(1998)。漢唐佛教思想論集。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印順(1992)。印度之佛教。正聞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呂大吉(1993)。宗教學通論。臺北市:博遠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羅竹風(1987)。中國社會主義時期的宗教問題。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任繼愈(1981)。中國哲學史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牙含章、王友三(1992)。中國無神論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北京大學哲學系中國哲學史教研室(1980)。中國哲學史。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侯外廬、趙紀彬、杜國庠、邱漢生(1957)。中國思想通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佐藤達玄、釋見憨、鍾修三、歐先足、林正昭(1997)。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香光書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王雷泉(1995)。中國大陸宗教文章索引(上)。中國大陸宗教文章索引(上)。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范文瀾(1978)。中國通史(第2冊)。中國通史(第2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任繼愈(1979)。中國哲學史(第3冊)。中國哲學史(第3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志剛(2005)。宗教研究指要。宗教研究指要。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任繼愈(1998)。佛教與中國思想文化—《中國佛教史》第1卷序。漢唐佛教思想論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近代史研究所(1979)。范文瀾同志生平年表。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蔡美彪(2002)。范文瀾治學錄。范文瀾全集(第1冊)。石家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海鵬(2008)。發揚馬克思主義在史學領域的開拓精神。張海鵬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劉大年(1979)。序。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范文瀾(1978)。中國通史 (第4冊)。中國通史 (第4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任繼愈(2002)。開始學習用馬克思主義。竹影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周叔迦(2006)。如何開展佛教中新的教學方法與文化工作。周叔迦佛學論著全集(第4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范文瀾(1979)。歷史研究必須厚今薄古。范文瀾歷史論文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7.周一良(1998)。翦伯贊同志學術紀念會開幕詞。周一良集:雜論與雜記(第5卷)。遼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8.劉大年(1987)。歷史研究的指導思想問題。劉大年史學論文選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9.黃夏年(2008)。改革開放以來的中國大陸佛教研究。當代中國宗教研究精選叢書(第3卷):佛教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0.黃夏年(1998)。20世紀的中國佛學研究。中國宗教研究年鑑‧1996。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1.任繼愈(1979)。中國哲學史(第2冊)。中國哲學史(第2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2.任繼愈(1985)。緒言。中國佛教史(第2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3.季羨林(1996)。印度寓言和童話的世界「旅行」。季羨林文集(第8卷):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江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4.蕭萐父、李錦全(1989)。中國哲學史。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5.米丁(1950)。歷史唯物論(下冊)。歷史唯物論(下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6.王章陵(1982)。馬列主義與宗教的衝突。馬列主義與宗教的衝突。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7.郭朋(1994)。中國佛教思想史。福州。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8.印順(1973)。中國佛教各宗之創立。佛法是救世之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9.印順(1973)。佛學大要。華雨集(第4冊)。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0.印順(1973)。中國佛教之特色。佛法是救世之光。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1.印順(1973)。中國佛教史略。佛教史地考論。新竹。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2.國家宗教局政策法規司(2000)。中國宗教法規政策讀本。中國宗教法規政策讀本。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3.戴康生(1998)。繼往開來,開創宗教研究新局面—紀念中共中央「關於我國社會主義時期宗教問題的基本觀點和基本政策」發布十五周年。中國宗教研究年鑑‧1996。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4.欒傳大(2000)。無神論-公民無神論讀本。無神論-公民無神論讀本。長春。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5.華方田(2006)。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內地佛學研究管窺。佛教研究面面觀。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6.石俊、樓宇烈、方立天、許抗生(1987)。編輯說明。中國佛教思想資料選邊(第3卷第1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7.季羨林(1998)。研究佛教史的意義和方法。季羨林文集(第7卷):佛教。江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8.任繼愈(2002)。寫作方法不是重要的。竹影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9.季羨林(1998)。我和佛教研究。季羨林文集(第7卷):佛教。江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0.龔學增(2003)。社會主義與宗教。社會主義與宗教。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1.溫金玉(2006)。佛教篇。宗教與當代中國社會。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2.張遵騮(2008)。隋唐五代佛教大事年表編輯說明。唐代佛教。重慶。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章開沅(2003)。參與的史學與史學的參與。鴻爪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4.范文瀾(1978)。第3編說明。中國通史(第3冊)。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5.曹中建(1998)。國內宗教研究教學機構(一)。中國宗教研究年鑑‧1996。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羅竹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任繼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夏年(1996)。1980-1995年我國佛教學術會議活動綜述。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雲貴(199811)。我國宗教學研究現狀與發展趨勢。中國宗教研究年鑒1996。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長孺(1982)。北朝的彌勒信仰及其衰落。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巨贊法師(2008)。目前佛教工作的四個步驟。巨贊法師全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季羨林(1996)。《羅摩衍那》淺論。季羨林文集(第8卷):比較文學與民間文學。江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丁守和(1994)。學習.探索.追求。史學家自述--我的史學觀。武漢:武漢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