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殖民時期臺灣美術教育的開展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楊孟哲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Yang, Meng-che
出版日期:2010
卷期:80
頁次:頁26-47
主題關鍵詞:琉球教育臺灣教育殖民地教育伊澤修二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51
日本帝國主義自明治維新之後,以強大武力對外擴張,主張富國強兵論積極侵略亞洲諸國,和歐美列強共居一堂。1869年明治政府即以開拓之名首先強行併吞北海道統治愛奴族,1879年琉球王國被日帝滅亡,緊接著統治台灣、朝鮮、中國滿州、南庫頁島以及南太平洋諸國等等。日軍以保護朝鮮為名打敗清國取得台灣統治權 (1895-1945) 長達50年之久。其統治台灣最大課題,以如何利用文化教育同化台灣民眾為首要目標,而併吞琉球之後成為日本帝國最主要殖民教育經驗來源,並引進琉球同化教育,成功地在台灣施行殖民統治且效果顯著。 本文以日本帝國主義文化政策之視角,對於台灣首任學務部長伊澤修二主導台灣教育事業,於1897年 (明治30年) 在日本帝國教育會之專題演講,提出「台灣公學設置具體法案」以「要急事業」「永久事業」倡導台灣圖畫教育政策,是同化教育先驅者之一,至芝山巖學堂事件開始,台灣教育政策、文化實施方向、教育制度、教育學制,乃至台灣的日本語傳習所等,以一貫的日本文化包裝下,台灣各民族及各種小公學校美術教育制度的差別主義條件分析解讀,大致可分為三等制度:第一等公民 (大和民族),所謂小學校教育;第二等公民 (土人),指生長在台灣平地的人民所就讀的公學校;第三等公民 (台灣原生人、蕃人) 育所。本文以有限史料事實舉例研究探究,包含一、台灣美術教育之開端,二、師範學校制度,三、公學校的美術教育,四、原住民美術教育之創設,逐一探析美術教育之內容,以為探討台灣近代美術發展之緣起
圖書
1.宮國文雄(1998)。臺灣遇害事件。那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941)。日治時期台灣文獻史料編輯第一號。詔敕、令旨、諭告、訓連類籌(1)。成文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北同伸一(1988)。後藤新乎。中央公論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台灣教育會(1892)。台灣教育沿革史。靑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台灣教育會(1892)。台灣教育沿革誌。青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安東豐作(1918)。黑板畫畫法手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吉野秀公(19271020)。教育年表。台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李園会(1918)。台灣初等教育研究。瑞和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黃昭堂(1986)。台灣總督府。教育社出版。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又吉盛清(19901027)。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與冲繩。冲繩AK1書房。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台灣總督府警務局(1935)。教師用圖畫帖。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吉野秀公(1927)。台灣教育史,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范正祥(20050814)。原民會研討會:原民正名歸功李登輝。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9331112)。田台灣總督訓示 總督府會議室記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台灣教育會(1892)。教育大年表。台灣教育沿革誌。青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台灣教育會(1892)。教育大年表。台灣教育沿革誌。青史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