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戰後臺灣從經濟增長到經濟發展的思想變遷
書刊名:華人經濟研究
作者:周呈奇
作者(外文):Chou, Cheng-chi
出版日期:2011
卷期:9:1
頁次:頁19-34
主題關鍵詞:經濟增長經濟發展均富思想環保思想Economic growthEconomic developmentThe thoughts of income distributionThe thoughts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3
以GDP爲主要衡量尺度的「經濟增長」並不能顯示收入分配的狀況及國內價格結構的差異,不能說明由於環境污染、城市化、人口增長所付出的增長代價,因而國際社會日益提倡以涵義更爲豐富多元的「經濟發展」來綜合衡量社會和個人福利的進步。本文著重從收入分配和環境保護兩個主要層面,分析臺灣在二戰以後的數十年中,其理論認識和經濟政策所經歷的從經濟增長到經濟發展的思想變遷,以期爲包括中國在內的開發中國家和地區提供有益的借鑒,並促進臺灣認識和珍惜自身的成長經驗。
Economic growth which is mainly measured by GDP can neither reflec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price structure diversity, nor reveal the great price caused by environment pollution, city and population growth, no international society tends to use the concep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which has more inclusive meaning to measure welfare improvement of society and individuals. This reserch explores Taiwan's theoritical understanding and economic policies shout income distribution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since world war Ⅱ, revealing Taiwan's ideology transition from economic growth to economic developent, so as to offer helpful reference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cluding Chins, and also make Taiwan understand and treasure her own growing experience.
期刊論文
1.趙岡(19580201)。現行租稅政策之商榷。自由中國,18(3),13-15+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柏雲昌(200511)。臺灣經濟如何跳過斷崖、展翅高飛。經濟前瞻,102,64-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國龍(1985)。人與自然互依共存。大自然,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曠文琪、劉承賢(2006)。M型社會來了。商業周刊,980,17-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孫中山(1969)。三民主義。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蔣經國、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1992)。蔣經國先生全集。臺北: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國鼎(1995)。臺灣的經濟計劃及其實施。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國鼎(1995)。臺灣的財政金融與稅制改革(上)。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必立(1976)。臺灣財稅改革論文集。臺北:聯經事業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蔣碩傑(1985)。臺灣經濟發展的啟示--穩定中的成長。臺北: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慈玉(1992)。蔣碩傑先生訪問記錄。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郭婉容、拉尼斯、費景漢(1991)。臺灣的經濟之路--改進分配,加速增長 (1952-1979)。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高希均(1978)。天下哪有白吃的午餐。臺北:聯經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高希均等(1992)。臺灣經濟發展1939-1989。北京:國際文化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青木昌彥等(2002)。市場的作用國家的作用。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盧茲(2003)。經濟學的人本化淵源與發展。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于宗先(1985)。突破觀念束縛中的繭。臺北:經濟與生活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速水佑次郎(1998)。發展經濟學--從貧困到富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楊渡(1986)。民間的力量--臺灣社會的現代啓示錄。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黃智輝(1990)。臺灣經驗的省思。臺北:五南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鐘雄(1998)。臺灣經濟經驗一百年。臺北: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蕭新煌(1989)。社會力--臺灣向前看。臺北市: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林鐘雄(1987)。臺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報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蔣經國、蔣經國先生全集編輯委員會(1992)。蔣經國先生全集。臺北市:行政院新聞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