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道宣的戒體論
書刊名:新亞學報
作者:屈大成
出版日期:2011
卷期:29
頁次:頁219-248
主題關鍵詞:道宣戒體論律宗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9
  • 點閱點閱:1
期刊論文
1.王建光(2005)。「戒體」:一種本體論的追索。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5(3),86-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釋果燈(2000)。道宣律師與唯識學的關係。海潮音,81(4),23-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戴傳江(2002)。佛教戒體思想初探。宗教學研究,2002(1),124-1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宮林昭彦(1969)。中国仏教における戒体論。仏教文化研究,15,37-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白石卓秀(2001)。道宣の戒体論とその周辺。大正大学大学院研究論集,25,62-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小谷知弘(2006)。道宣の種子戒体説の検討。印度学仏教学研究,54(2),602-60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竹田暢典(1962)。天台大師の戒体論について。印度学仏教学研究,10(2),573-5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青木孝彰(1972)。中国仏教における戒体観についての一考察。印度学仏教学研究,20(2),281-2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英善(20000700)。天臺智者的戒體論與《菩薩戒義疏》。佛學研究中心學報,5,113+115-133。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川口高風(1974)。四分律行事鈔にあらわれた引用典籍の研究--經論部。曹洞宗研究員研究生研究紀要,6,114-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川口高風(1975)。四分律行事鈔にあらわれた引用典籍の研究--律部。駒澤大学大学院仏教学研究会年報,9,25-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暖宜(2006)。無表業、無表色與無表戒之研究--以說一切有部的論書為中心(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建光(2004)。中國律宗思想研究。成都:巴蜀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藤善真澄(2002)。道宣伝の研究。京都:京都大学学術出版会。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月清(1999)。中國佛教倫理研究。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平川彰(1964)。原始仏教の研究。東京:春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釋景霄(1993)。四分律行事鈔簡正記。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勞政武(19990000)。佛律與國法:戒律學原理。臺北:考古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平川彰(1960)。律蔵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仏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佐藤密雄(1963)。原始仏教教団の研究。東京:山喜房仏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屈大成(2010)。四分律行事鈔譯注。臺南:和裕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佐藤達玄、釋見憨、鍾修三、歐先足、林正昭(1997)。戒律在中國佛教的發展。香光書鄉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賴珍瑜。菩薩戒戒體不名新得,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chbs/08/111-160n.htm。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黃心川(2002)。略述南山律宗唯識觀。東方佛教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元照(1993)。南山律宗祖承圖錄。芝苑遺編。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道宣、弘一(1991)。標宗顯德篇。四分律刪繁補闕行事鈔。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元照、弘一(1991)。隨戒釋相篇。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宮林昭彦(1972)。四分律宗の戒体論。仏教思想論叢。東京:山喜房仏書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佐藤密雄(1972)。戒体と戒の体。浄土教の思想と文化。京都:同朋舎。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渡辺隆生(1985)。唯識説における律儀無表観の背景。仏教学論集。東京:春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平川彰(1991)。智顗の戒体論について。日本仏教と中国仏教。東京:春秋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元照、弘一(1991)。敘緣發起。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曇無讖(1983)。業品。優婆塞戒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元照、弘一(1991)。篇聚名報篇。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僧伽跋摩(1983)。業品。雜阿毘曇心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訶梨跋摩(1983)。無作品。成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訶梨跋摩(1983)。集諦聚業論中業相品。成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世親(1983)。分別業品。阿毘達磨俱舍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法寶(1983)。分別業品。俱舍論疏。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訶梨跋摩(1983)。正行品。成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訶梨跋摩(1983)。苦諦聚色論中色相品。成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訶梨跋摩(1983)。四大實有品。成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瞿曇僧伽提婆(1983)。中阿含王相應品蜱肆經。中阿含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曇無讖(1983)。梵行品。大般涅槃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龍樹(1983)。四十不共法中難一切智人品。十住毘婆沙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83)。薩婆多毘尼毘婆沙。薩婆多毘尼毘婆沙。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曇無讖(1983)。五戒品。優婆塞戒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大覺(1993)。四分律鈔批。四分律行事鈔批。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訶梨跋摩(1983)。七善律儀品。成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元照、弘一(1991)。釋諸戒受法篇。四分律羯磨疏濟緣記。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訶梨跋摩(1983)。心不相應行品。成實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佛陀耶舍(1983)。受戒犍度。四分律。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曇無讖(1983)。迦葉菩薩品。大般涅槃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僧伽跋摩(1983)。雜阿毘曇心論界品。雜阿毘曇心論。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志磐(1983)。佛祖統紀。佛祖統紀。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釋鳩摩羅什(1983)。妙法蓮華經方便品。妙法蓮華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曇無讖(1983)。大般涅槃經聖行品。大般涅槃經。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佛陀耶舍(1983)。十三僧殘法。四分律。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佛陀耶舍(1983)。四分比丘戒本。四分律比丘戒本。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佛陀耶舍(1983)。三十捨墮法。四分律。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佛陀耶舍(1983)。九十單提法。四分律。臺北:新文豐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