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階梯有氧運動的課程編排和教學技巧
書刊名:淡江體育
作者:謝幸珠
出版日期:2010
卷期:13
頁次:頁89-100
主題關鍵詞:階梯有氧運動課程編排教學技巧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0
  • 點閱點閱:3
本文旨在介紹階梯有氧運動的發展背景、步型、課程設計、正確安全的運動流程與安全有效的教學,尤其是特別強調課程編排和教學技巧。階梯有氧運動課程的基本理念是結合健康體適能的理論與實務,透過學校體育課程來提升學生的心肺功能、肌肉適能與柔軟度,改善身體組成;並建立學生正確的運動概念,增進運動技能,體驗運動樂趣,豐富生活品質。 階梯有氧運動課程設計以安全有效的運動教學為最重要的指導原則,所以在課程編排方面包括階梯運動的教學目標、課程架構及運動流程等內容,而教學技巧方面則著重於動作組合、教學要領及安全有效的教學。
期刊論文
1.謝幸珠(20010900)。從健康體適能談階梯有氧運動教學。中華體育季刊,15(2)=58,23-3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Asp, K.(1997)。Gin blossoms。American Fitness,15(5),44-45。  new window
3.王思宜、黃長福(20020900)。高、低衝擊有氧舞蹈與階梯有氧之生物力學分析。體育學報,33,125-13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淑玲、彭鈺人(20070500)。高低階梯有氧對健康體適能的促進研究。輔仁大學體育學刊,6,127-13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Brizzi-Benedict, D. M.(2003)。Steppin' to the Beat of Safety。American Fitness,21(4),55-56。  new window
6.Sanden, B.(1993)。The two-step。American Fitness,11(6),20-23。  new window
7.Kolquist, A.(2002)。Back to Basics。American Fitness,20(2),22-24。  new window
8.Dibene, J.(2001)。10 Steps to Better Stepping。American Fitness,19(3),28-30。  new window
9.Darby, L. A.、Marsh, J. L.、Shewokis, P. A.、Pohlman, R. L.(2007)。Specificity of a Maximal Step Exercise Test。Measurement in Physical Education & Exercise Science,11(3),131-148。  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陳柏潔(2008)。不同高度與負重階梯有氧運動對阿基里斯腱受力之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曾玉寬(2002)。階梯有氧地面反作用力及下肢肌電活動之探討(碩士論文)。國立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溫蕙甄(2009)。阻力訓練與階梯有氧運動對停經後婦女骨質密度、體適能與性荷爾蒙之影響(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謝秀美(2009)。高低衝擊階梯有氧之下肢生物力學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蔡妙姍(2006)。十週有氧舞蹈與階梯有氧對婦女身體組成及血脂肪的影響(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Turnstep LLC(1995)。Welcome to The Aerobics Dictionary!,http://www.turnstep. com/Moves/index.html。  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Duncanson, K. K.(1993)。Step Training。Aerobics Instructor Manual。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