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殷海光的終極關懷、文明反思與「人」的理念
書刊名:思與言
作者:王中江
作者(外文):Wang, Zhong-jiang
出版日期:2011
卷期:49:1
頁次:頁105-146
主題關鍵詞:終極關懷文明反思Ultimate concernReflection of civilizationIdea of man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3
  • 點閱點閱:51
只要仔細研究就會發現,殷海光不是那種伴隨一個時代而出現也伴隨一個時代而逝去的人物,他一生的奮鬥具有超越具體歷史空間和時間的不朽性,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他對「人」的終極關懷。在人類從事的各種事務和目標中,一種是屬於短期性的目標,一種則是屬於長期性的目標。殷海光有強烈的科學主義和實證 主義傾向,相應地他也有明顯的西化立場,但這些主要是在理性化的思維方法上被肯定的,它們都沒有把殷海光引向對「工具理性」和工業技術文明的讚頌。恰恰相反,殷海光對此保持著警惕,而且這種做法亦非只是晚年的產物,它是伴隨著殷海光一生的經歷,只不過晚年更加突出罷了。殷海光真正關心的是人類精神生活的長遠目標,他探討和追求的「人」的理念,就是這種長遠性的目標。正是在這一長遠目標追求中,他反思了現代文明對「人」的扭曲,批判了沒有自我和個性的「現代人」,昭示了人之所以為人的條件、目標和崇高價值,也正是由此他的奮鬥具有了超凡的意義。
Yin Haiguang's investigation and pursuit of the idea of "Man" reflects not merely a limited historical or parochial academic interest, but indeed addresses an ultimate concern of humanity which transcends any spatiotemporal limitations. In criticizing "modern man" for its faceless and nonself-identical figure, Yin Haiguang brings the conditions, purposes and noble values of humanity to light. His work has extraordinary significance for the highest aims of humanity and civilization.
圖書
1.王中江(2005)。視欲變化中的中國人文與思想世界。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鼓應(1978)。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臺北:遠景。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繼、Marcuse, Herbert、何曉仲(1990)。單向度的人:發達工業社會意識形態研究。臺北:久大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艾愷(1991)。世界範圍內的反現代化思潮--論文化守成主義。貴州:貴州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殷海光(1990)。殷海光全集,第6。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殷海光(1990)。殷海光全集,第12。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殷海光、林毓生(1994)。殷海光‧林毓生書信錄。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賀照田(2004)。思想與方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馬元德、羅素(1982)。西方哲學史。北京:商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胡作玄、趙惠琪、羅素(2002)。羅素自傳. 第1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徐亦春、羅素(2004)。羅素自傳. 第3卷。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戴玉慶、羅素(2006)。羅素自選文集。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林毓生(1990)。殷海光先生終生奮鬥的永恆意義。殷海光全集,18。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殷海光(1990)。《到奴役之路》自序。殷海光全集,第6。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林毓生(2002)。論臺灣民主發展的形式、實質、與前景:紀念殷海光先生逝世三十周年。自由主義的發展及問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殷海光(1990)。中國文化的展望(下)。殷海光全集,第8。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金岳霖(1990)。中國哲學。金岳霖學術論文選。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殷海光(1990)。西行漫記。殷海光全集,第9。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殷海光(1990)。快!更快!。殷海光全集,第9。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殷海光(1990)。致張偉祥。殷海光全集,第10。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殷海光(1990)。致王道。殷海光全集,第10。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殷海光(1990)。學術與思想(三)。殷海光全集,第15。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殷海光(1990)。學術與思想(一)。殷海光全集,第13。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胡欣平(1990)。憶殷海光。殷海光全集,第9。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殷海光(1990)。雜憶與隨筆。殷海光全集,第9。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韋政通(1990)。我所知道的殷海光先生(一九六五~一九六九)。殷海光全集,第9。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殷夏君璐(1990)。《殷海光全集》序。殷海光全集,第1。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殷海光(1971)。自序。殷海光選集. 第1卷。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殷海光(1990)。致朱一鳴。殷海光全集,第10。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殷海光(1971)。言論自由的認識及其基本條件。殷海光選集. 第1卷,社會政治言論。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殷海光(2003)。致夏君璐。煉獄--殷海光評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殷海光(2003)。致家門。煉獄--殷海光評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殷海光(1971)。這是國民黨反省的時候。殷海光選集. 第1卷,社會政治言論。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殷海光(1978)。人生的意義。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殷海光(1978)。病中語錄。春蠶吐絲:殷海光最後的話語。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殷海光(2003)。致開元。煉獄--殷海光評傳。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殷海光(2004)。旅人小記‧自序。思想與方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殷海光(2005)。致夏君璐。殷海光書信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殷海光(2005)。致軼名。殷海光書信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殷海光(2004)。《思想與方法》再版序言。思想與方法。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殷海光(2005)。致徐復觀。殷海光書信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殷海光(2005)。致盧鴻材。殷海光書信集。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張灝(2002)。一條沒有走完的路--為紀念先師殷海光先生逝世兩周年而作。自由主義的發展及問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錢永祥(2007)。道德人與自由社會。自由主義與新世紀臺灣。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古爾德(2007)。為何要關心演化論?。我們這樣想世界。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殷海光(1990)。致徐復觀。殷海光全集,第10。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