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國民政府農林部水土保持實驗區的設置與發展(1942〜1946)
書刊名:國史館館刊
作者:林志晟
作者(外文):Lin, Chih-cheng
出版日期:2012
卷期:31
頁次:頁69-117
主題關鍵詞:農林部水土保持傅煥光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Huan-Guang Fu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29
民初中國經過連年征戰,各地滿目瘡咦,予人遍地無林之感,加以政治紊亂,中樞無心無力耕耘林務。然林政不興,導致災患頻仍,造成人民重大傷亡與經濟損失。因此,深諳森林效益的林學家們,率皆高聲呼籲政府應提出積極對策,重視自然變化,以改變中國日漸惡化的環境問題。其中,水土保持工作因可護衛國土,捍止災祲,對於國計民生大布裨益,遂受到各界重視與關注。因此,在官民齊心的狀況下,農林部乃於1942年擇定在深受乾旱及各種自然災害肆虐的甘肅地區設立「農林部水土保持實驗區」,冀望透過落實水土保持實驗研究工作,提供治理國土之詳實依據。該實驗區雖處於經費與人才均極欠缺的困境,但相關人員仍勉力主動開展各項水土保持工作業務,諸如培育繁殖保土植物、進行梯田保土蓄水實驗、小區逕流試驗,以及溝墾種植、河灘造林、柳籬掛淤等不同類型的推廣造林工作;亦積極與國內外相關機構團體合作發展,並利用外籍學人訪華視察期間,舉辦水土保持訓練班與冬季研討會,藉此提升己身研究視野,在在展示該所的積極性,且獲致相當成效。本文運用庋藏於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中的《農林部檔案》為史料基礎,以時間為經,發展經過為緯,建構農林部水土保持實驗區發展軌跡。先縷述籌設農林部之背景,次則耙梳該實驗區成立始末與組織架構,並盱衡其具體工作內容,試圖理解政府對於水土保持工作的實際作法與措施,補充中國林業史上被忽略的空白。透過對農林部水土保持實驗區發展脈絡的個案探討,除可得悉民國史上首見的專責水土保持機構之貢獻與歷史意涵,亦期能提供嶄新的研究視角、以此管窺全豹﹒籍以豐富中國近現代史的研究面向與內涵。
Early Republican years of China were plagued by so many internal wars around the country that the political environment was in chaos. The Nationalist government could not take care of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which resulted in natural disasters and economical losses. These caused forestry scholars to appeal to the government to bring out active policy to check and improve China's environmental deterioration. For this purpose of enabling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to work together,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xperimental Area in Gansu was thus set up by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However, in carrying out their various assigned tasks, the staff were faced with tight budget caused by warfare and lack of staff. Nevertheless, they carried out various conservatory works on soil and water, such as the breeding of plants capable of withstanding the desolate, famished land; the experiments on water conservation in terraced fields; the projects of irrigative waterways in small areas; the planting of trees along the waterways, the forestation of riversides, and the embankment of rivers with willows planting, etc. Besides, they also cooperated with related organizations within the government and foreign countries, in addition to holding the training programs and seminars in conjunction with visiting foreign scholars so as to promote the staff's working capabilities and enthusiasm with significant results.This essay uses available historical data in the Institute of Modern History at the Academia Sinica. It is expected that this case study will not only throw light on th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Experimental Area, but also serve as a window to providing a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in its contributions to China'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期刊論文
1.(1937)。中央亟宜設立農林部以應需要議。農業週報,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士升(1934)。甘肅天水縣概況。開發西北,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李寅恭(1917)。水災後施散樹苗之建議。太平洋雜誌,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李順卿(1944)。一年來之林業。農業推廣通訊,6(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騤(1917)。森林與人生。學藝,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侯邁、汪秉全(1940)。演講:抗戰與森林。農聲月刊,215(復刊號第1期)。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凌道楊(1915)。林業與民生之關係。進步,7(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凌道揚(1917)。森林之利益。環球,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凌道揚(1917)。論近日各省水災之劇烈缺乏森林實為一大原因。東方雜誌,14(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陳嶸(1932)。中華農學會成立十五週年。中華農學會報,101 ; 10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傑(1940)。水土保持運動。農業推廣通訊,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彭瑞夫(1934)。論危殆之中國森林業及其挽救之對策。中國經濟評論,1(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壽哈特、周映昌(1945)。推進中國之水土保持。農業推廣通訊,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編輯者(1940)。中央增設農林部。現代農林,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翼(1913)。有森林則無水災矣。進步,3(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楊明哲(1987)。民園20年(1931)長江大水災之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左舜生(1984)。近卅年見聞雜記。臺北:中國青年黨中央黨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嶸(1983)。中國森林史料。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凌道揚(1933)。中國農村問題之研究。廣州:國立中山大學出版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南京林業大學森林遺產研究室、熊大桐(1989)。中國近代林業史。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2009)。抗戰時期西北開發檔案史料選編。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中國科學技術協會(1991)。中國科學技術專家專略‧農學編‧林業卷。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水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天水文史資料。天水:內部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天水市委員會文史資料委員會(1990)。天水文史資料。天水:內部發行。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甘肅省委員會(1986)。甘肅文史資料選輯。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中國林學會(1987)。中國林學會成立70週年紀念專集。北京:新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天水市統計局(1989)。天水四十年。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甘肅省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1989)。甘肅省志‧第一卷‧概述。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皮作瓊(1931)。森林與治水。首都造林運動委員會編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李順卿(1960)。林政學。臺北:正中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李霆(1985)。當代中國的林業。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周楨(1979)。世界林業。臺北:國立編譯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林志晟(2011)。農林部中央林業實驗所的設置與發展(1940-1949)。臺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宫下正次(1999)。消える森甦る森。東京:東洋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秦孝儀、黨史會(1985)。革命文獻第102輯--抗戰建國史料--農林建設(一)。臺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馬天彩(1985)。天水史話。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傅煥光(2008)。傅煥光文集。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焦國模(1981)。林政學。臺北: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黃委會、黃河上中游管理局(1996)。黃河水土保持大事記。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農林部水土保持實驗區(1946)。三年來之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天水:農林部水土保持實驗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農林部(1947)。中國之林業。南京:農林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劉毓漢(1992)。當代中國的甘肅。北京:當代中國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盧嘉錫、周魁一(2002)。中國科學技術史‧水利卷。北京: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魏武峰(1991)。2000年的甘肅。蘭州:甘肅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水土保持農林牧與水利工程配合要點,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業部分被裁機關,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天水城郊河灘造林防沖掛淤試驗計劃及預算,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請撥款實驗繁殖牧草,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美副總統華來士贈予本部水土保持儀器全案,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河水源林區渭水分區31年8月份經辦事項報告,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31年9至12月事項報告,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31年度政績比較表及視察採集報告書,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工作概況節略,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三年來工作總報告,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呈送協辦美援華會工賑補助款工作總報告,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甘肅省府水土保持區合辦小隴山林區事宜,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本部、甘肅省府擬合辦小隴山天然林區管理處,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結束,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呈報正式開始籌備日期及籌備工作人員工役名冊;請頒發印信;啟用關防日期及印模,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關防、印信,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本區徵購場址經過,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蔣院長出席植樹典禮訓詞,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中國森林問題,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中華農學會呈五中全會文,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中華農學會建議請設立農林部案,臺北:中國國民黨中央文化傳播委員會黨史館(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張朋園,沈懷玉(1987)。國府職官年表,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硏究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1949)。總統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1939)。中央日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1940)。國府公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國民政府主計處(1948)。中華民國統計年鑑彙編,南京:中國文化事業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李魯航視察全案,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凌道揚等提實行水土保持,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美水土保持專家薛哈特博士來華(附:羅德民西北考察報告),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農林部、黃委會會商31年度合作事業實施辦法,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中國森林資源保存及利用,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農林部全國水土保持第1期工作計畫大綱,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水土保持資料綱要,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本處隴西工作站劃歸天水水土保持實驗區,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組織規程,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籌備經過現狀及進行工作,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與甘肅省農業改進所合作辦法,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關防啟用,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交接,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呈送33年度冬季研討會綱目,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34年度工作分配草案;與西北公路合作計劃及契約;呈送經濟農場計劃書及員工購買產品辦法,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呈報籌辦水土保持訓練班經過情形;呈送西北水土保持事宜提要報告,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水土保持實驗區、甘肅氣象測候所合辦測候所,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國立西北農學院電教育部辦理水土保持實驗區請與該院合作,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5.水土保持實驗區參與天水國際救濟分會,臺北:中央硏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6.黃河水土保持天水治理監督局網站。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