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三屆世界盃足球賽之入球趨勢分析
書刊名:嘉大體育健康休閒
作者:黃子榮 引用關係吳季龍
出版日期:2012
卷期:11:3
頁次:頁208-213
主題關鍵詞:入球時間入球司職位置入球身體部位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6
  • 點閱點閱:39
本研究目的是分析足球比賽中足球賽入球的狀況,藉以提供國內各級教練及指導員在擬定賽前計畫及訓練內容做參考依據,以足球水準最高的2002、2006、2010年三屆世界杯各64場,共192場比賽為研究對象,透過影帶慢速觀看、自由時報、中國時報的報導及網站蒐集之入球得分之有關資料。由前述資料,整理分類、統計算出次數及百分比作描述性分析,將三屆世界杯足球賽入球得分戰況之差異,得到以下之結論:(一)分析三屆入球得分之時間,下半場是失分率較高的危險時段,但上半場的失分率也不容忽視,則失分高峰期大多集中在下半場結束前15分鐘。(二)分析三屆入球得分之司職位置,前鋒仍是本屆主要射門得分入球主力,也是比賽中射門次數最多。(三)分析三屆入球得分之身體部位,射門入球之主要身體部位以右腳為主。
期刊論文
1.張介元(19990600)。從六個W的觀點分析足球比賽之得分--以一九九八年世界盃足球賽為例。國民教育研究集刊. 臺南師院,5,219-2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蔡輝炯、盧美麗、蔡蘇南(20090600)。足球比賽入球點之分析--以2002、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為例。嶺東體育暨休閒學刊,7,23-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鎮國(19990500)。1994、1998世界盃足球賽入球規律比較分析。成大體育研究集刊,5,15-3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劉鎮國(20000200)。1998世界盃足球賽不同比賽結果、不同層次球隊之研究。大專體育,47,96-10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毛志晨、呂文傑(2008)。世界盃足球賽頭球進球特徵分析。遼寧體育科技,3(4),57-6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林美智、趙榮瑞(2007)。2006年德國世界盃足球賽攻擊得分之分析。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20,349-36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青成明、趙強(2007)。第十八屆德國世界盃足球賽進球分析。體育世,106-10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洪金昌、黃子榮、趙榮瑞(2009)。97學年度大專校院足球運動聯賽男子第一級之臺灣體育大學(臺中)入球分析。高應科大體育期刊,107-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洪家雲(2008)。第18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進球情況分析。河北體育學院學報,22(1),48-5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齊、嚴超群(2008)。淺析第18屆世界杯足球比賽的進球情況。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7(4),92-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管勇(2007)。18屆世界盃足球賽進球情況統計分析。南京體育學院學,21(2),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黃子榮、趙榮瑞、楊書銘、郭恬如(2008)。2007年世界盃女子足球賽入球致勝因素之研究。2008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 79-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車秀芳(2007)。足球比賽中攻防技術結構之研究--以2006年世界盃足球賽十六強準決賽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體育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陳琨山(2008)。2004年世界杯五人制足球錦標賽比賽得分之探討(碩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盧浩貴、趙榮瑞、楊書銘(2006)。足球比賽射門得分之分析以94年全國運動會男子組八強會內賽為例。2006年台灣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嘉義縣:吳鳳技術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