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中國傳統社會門神說
書刊名:嶺東通識教育研究學刊
作者:呂宗麟
出版日期:2012
卷期:4:4
頁次:頁121-133
主題關鍵詞:門神門祀桃符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2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2
中國社會中「門神」概念的形成,應與傳統社會的原始自然圖騰崇拜以及巫術活動息息相關,大體而言,在中國傳統社會歷經從物格到人格、從神化到世俗化的演變過程中,不僅記錄著中國社會的發展歷史,在民俗文化生態變遷過程中,門神亦演繹出中國傳統社會豐富的文化底蘊;雖然門祀的禮俗在不同背景下的不同地區表現出不同的形態,但隨著時代的演進,人們可以看到其隨世事變遷而逐漸移易的歷史軌跡,而且其形式多樣化的文化特徵,也表現出多元與豐富不同形式的人物,諸如神荼、鬱壘、秦叔寶、尉遲恭、鍾馗…等人,均在本文中予以闡釋。 傳統中國社會對門祀禮儀的重視,特別初期在《禮記 ‧祭法》中的相關論述,以迄後期門神系統的多元化,在外顯的形式上確實有其頗大的變化,嚴格而論,在本質意義上並未產生重大差異;筆者嘗試跳脫國內對於門神相關研究思考的範疇,資料的來源大致以中國大陸學者為主要,嘗試梳理出言簡意賅的相關思考,作為未來大部頭論著的基礎。
期刊論文
1.王蓓蓓。中國古代傳統社會門神崇拜一種社會心理需求視角的研究分析。山東省農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向靜(2011)。門神的起源與流變--基於民俗文化生態下的門神造型研究。民族藝術研究,2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伍雪(2007)。試述我國早期門戶之祀物件的演變過程及門神的產生。安徽文學,2007(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管墨(2011)。門神秦瓊與尉遲恭。文史雜誌,2011(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趙瑞平(2008)。由桃符看門神的發展變化。藝術生活,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鄒濬智(20080700)。試說中國門戶神信仰演變大勢。高應科大人文社會科學學報,5,137-15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鐘新梅(200508)。民間門神年畫的起源分類和特徵。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賴依秀(2004)。從中國神祇發展網路動畫角色設計-以門神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藝術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錢錦宇(2006)。互滲律下的門神信仰與蚩尤方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李防。太平御覽。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天明。中國神話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