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析論陳慧坤風景繪畫之「真形」
書刊名:臺灣美術
作者:徐婉禎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Hsu, Woan-jen
出版日期:2013
卷期:92
頁次:頁34-59
主題關鍵詞:陳慧坤臺灣美術外光派後印象主義塞尚風景畫自然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9
陳慧坤為台灣美術史20世紀前期重要且具代表性的畫家之一。於其百餘年的人生歲月中,直至2011年逝世以前,陳慧坤仍舊作畫不倦,其作品風格歷經數度的轉折,愈到老年愈發精彩成熟而留下幀幀經典。從陳慧坤遺留下對自己作品的評述,他稱自己的風景繪畫乃為追求「真形」之作。諸多當時代以及後世的藝術評論學者,當論及陳慧坤之風景繪畫時,亦稱其為「真形」。然而,究竟陳慧坤風景繪畫的「真形」為何?則少見有為文作系統性地分析討論。綜觀陳慧坤各時期的作品,略可歸納有三大特色:一、東西方藝術研究之從事;二、不拘泥的材質和技巧;三、對景寫生,直接面對自然。故本文擬從陳慧坤各個時期的風景繪畫作品出發,輔以陳慧坤本人以及其他藝術評論學者的論述,深入探究陳慧坤風景繪畫中「真形」的意義。
期刊論文
1.王秀雄(20110700)。藝精於勤,成於思,陳慧坤教授的性格與畫藝評釋--從臺灣的塞尚到後殖民、混合文化的新藝術風格。藝術家,434,248-25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惺嶽(20060600)。回歸自然的獨行者。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6(6)=155,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倪再沁(20030800)。發現陳慧坤。典藏今藝術,131,178-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慧坤(196806)。世界美術交流。美術學系系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慧坤(197108)。巴黎重遊感想。雄獅美術,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陳慧坤(1979)。百位美術家談印象最深刻的作品--陳慧坤條。雄獅美術,100,69-10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陳慧坤(197910)。我與印象派。美術學系系刊。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陳慧坤(19860800)。我對藝術的一些看法。藝術家,23(3)=135,239-24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瓊花(200606)。世紀典範--談陳慧坤教授的人格特質與繪畫藝術成就。藝術家,3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莊伯和(200606)。陳慧坤獨特的視覺辨識系統。藝術家,37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曾長生(20090700)。全球地方化與跨東方主義--探華裔現代藝術家的跨文化另類表現 (以陳慧坤/龐均/繆鵬飛為例)。臺灣美術,77,40-5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鄭惠美(20040600)。由「失語」到「新語」--陳慧坤語言世界的「臺灣性」。典藏今藝術,141,16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謝里法(20060600)。「真形」是永不可及的「韻律」--試為陳慧坤的塞尚情結尋求解套。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刊,16(6)=155,30-4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王哲雄(200206)。光與色彩、結構和空間--解析陳慧坤教授繪畫特質的基本要素。新竹: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史作檉(200306)。從塞尚到陳慧坤之結構探討--一種哲學性探討線索之提供。台北:國父紀念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倪再沁(200206)。眾音交響--論陳慧坤繪畫中的結構。新竹: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詹前裕(200206)。陳慧坤膠彩風格之形成與轉變。新竹: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蕭瓊瑞(200206)。慧筆乾坤--從形質舖衍論陳慧坤的繪畫思維。新竹:交通大學藝文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謝赫。古畫品錄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席慕蓉(1995)。真山真水真畫圖。陳慧坤。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慧坤(1995)。藝術是什麼。執著與豐收--陳慧坤教授九十回顧展祝賀文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陳慧坤(1995)。我的藝術生涯。執著與豐收--陳慧坤教授九十回顧展祝賀文集。台北: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淑華(2001)。雋永‧自然‧陳慧坤。台北:雄獅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薛保瑕(2011)。語境--陳慧坤老師的藝術信念。翠柏蒼松--陳慧坤教授紀念特集。台中:國立台灣美術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Kant, Immanuel、鄧曉芒、楊祖陶(2004)。判斷力批判。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