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論董啟章《V城繁勝錄》對“香港文化身份”的建構與思考
書刊名:人文中國學報
作者:鄒文律
作者(外文):Chau, Man Lut
出版日期:2011
卷期:17
頁次:頁465-489
主題關鍵詞:董啟章城市空間香港文化身份九十年代香港文學符號學異類空間Dong QizhangCity spaceCultural identity of Hong Kong90s Hong Kong literatureSemiology heterotopia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325
期刊論文
1.趙稀方(200501)。香港文學的年輪。作家,1,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洛楓(2002)。歷史想象與文化身份的建構--論西西的《飛氈》與董啓章的〈地圖集〉。素葉文學,68,57-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黃燕萍(200404)。一座城市的建構與幻滅--比讀西西〈浮城志異〉及董啓章〈永盛街興衰史〉。香江文壇,28,39-4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董啓章(2010)。從天工到開物--一座城市的建成(第八屆香港文學節研討會“文學作品中的城市質感”演講稿)。字花,26,9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Foucault, Michel、Miskowiec, Jay(1986)。Text/Context of Other Spaces。Diacritics,16(1),22-27。  new window
6.梁秉鈞(2002)。都市文化與香港文學:歷史、範圍與論題。作家,14,95-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研究報告
1.黃鈞堯、吳仁德、陳津華(1992)。九龍城寨:一個特殊社區的地理透視。香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關詩珮(2000)。香港的成長故事:論施叔青與董啟章的小說(-)。香港科技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王德威(2005)。香港:一座城市的身世。如此繁華‧王德威自選集。香港:天地圖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董啓章(1998)。V城繁勝錄。香港:香港藝術中心課程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余麗文(2000)。歷史與空間--董啓章〈V城繁勝錄〉的虛構技法。方法論與中國小說研究。香港:香港大學亞洲研究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燿德(1990)。八十年代臺灣都市文學。世紀末偏航:八十年代臺灣文學論。臺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少紅(2002)。香港詩人的城市觀照。香港文學@香港文化1版。香港:牛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Sharpe, William、Wallock, Leonard(1987)。From ‘Great Town’ to ‘Nonplace Urban Realm’: Reading the Modem City。Visions of the Modem City。London: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7.董啓章、利志達(2005)。對角藝術。臺北: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董啓章(2004)。東京‧豐饒之海‧奧多摩。臺北市:高談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董啓章(2001)。衣魚簡史。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趙毅衡(2004)。前言:符號學的一個世紀。符號學文學論文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法定語文事務處(2000)。香港年鑑2000。香港:香港政府。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胡恩威(1991)。城市應該是這樣建成的:尋找香港公共建築/空間。香港:陳米記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鄭宇碩(1999)。九十年代香港的政治發展。香港史研究論著選輯。香港:香港公開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潘國靈(20050217)。如是我寫--談城市小說,及一點創作思考。明報‧世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Halberstam, Jack Judith(2002)。盛世邊緣:香港電影的性別、特技與九七政治。香港:牛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Barthes, Roland、李幼蒸、吳芳玉(1991)。寫作的零度:結構主義文學理論文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Pike, Burton(1981)。The Image of the City in Modern Literature。Princeton, NJ: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單篇論文
1.陳婉秋(2002)。歷史重構,身份追尋--論董啓章〈地圖集〉與〈V城繁勝錄〉體現的香港本土意識,香港: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危令敦(2004)。客途秋恨憑誰說?--論〈永盛街興衰史〉的香港歷史、記憶與身份書寫。天南海外讀小說--當代華文作品評論集。香港:青文書屋。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Barthes, Roland(1986)。Semiology and the urban。The City and the Sign: An Introduction to Urban Semiotics。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3.Hall, Stuart(1994)。Cultural Identity and Diaspora。Colonial Discourse and Post-Colonial Theory: A Reader。Harvester Wheatsheaf。  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