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看見」動物:電影中的動物再現
書刊名:傳播與管理研究
作者:高瑩芬劉平君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Kao, Ying-fenLiu, Ping-jun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3:2
頁次:頁39-87
主題關鍵詞:動物倫理動物電影再現類型研究Animal ethicsAnimal moviesRepresentationGenre studies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3
  • 點閱點閱:16
期刊論文
1.李曉菁(2009)。德國自然導向影片類型探討--以2009年國際自然與動物影展為例。生態批評,3,103-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鑑慧(20030600)。基督教與動物解放:安德魯.林基[Andrew Linzey]之動物神學。神學與教會,28(2),442-4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沈睿(2006)。動物與人:西方動物權利思想的來龍去脈。天涯,2006(1),19-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孫松榮(200804)。「動物」幽靈。藝術學報,82,151-164。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inger, Peter、孟祥森、錢永祥(2004)。動物解放。臺北:關懷生命協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吳瓊(2005)。視覺文化的奇觀:視覺文化總論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費昌勇(2002)。動物倫理與公共政策。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徐立功、井迎瑞、黃建業(2000)。電影辭典。台北市:國家電影資料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孫振青(1990)。笛卡兒。台北市:東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正修(2006)。西洋哲學史:近代哲學。台北市: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Rousseau, J.-J.、李常山(1986)。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臺北:唐山。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波伊曼、江麗美(1995)。生與死--現代道德困境的挑戰。臺北: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Giannetti, Louis D.、焦雄屏(2005)。認識電影。臺北市: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Allen, R. C.、李天鐸(1993)。電視與當代批評理論。臺北:遠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Hansen, Anders、Cottle, Simon、Negrine, Ralph、Newbold, Chris(1998)。Mass communication research methods。New York, NY: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new window
12.Turner, G.、林文淇(1997)。電影的社會實踐。臺北:遠流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Berger, John、劉惠媛(1998)。影像的閱讀。台北:遠流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Mirzoeff, Nicholas、陳芸芸(2004)。視覺文化導論。台北:韋伯文化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Storey, John、李根芳、周素鳳(2003)。文化理論與通俗文化導論。台北:巨流。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吉莉恩.蘿絲、王國強(2006)。視覺研究導論:影像的思考。群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Kant, Immanuel、楊植勝(1963)。對動物我們只有間接的義務。為動物說話:動物權利的爭議。台北市: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Ragen, Tom、張忠宏(1985)。關於動物權利的激進平等主張。為動物說話:動物權利的爭議。台北市: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Warren, Marry Anne、張忠宏(1987)。強動物權利立場的困難。為動物說話:動物權利的爭議。台北市:桂冠。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