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心的無限性:唐君毅思想中的詮釋學意涵
書刊名:當代儒學研究
作者:林維杰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Wei-chieh
出版日期:2014
卷期:17
頁次:頁181+183-207
主題關鍵詞:心學義理訓詁理之六義義之六義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2)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
  • 點閱點閱:70
本文討論唐君毅先生對哲學義理應「如何理解」,以及各學派理論體系的理解融合的問題。論文的架構分成「理」與「義」兩部分:「理的解析」關注的是具備真理指涉的「義理」,以及如何理解諸義理的原則及態度;「義的解析」則針對諸義理及其形態的理解「進程」,並關連到中國學術研究的新方向與宏觀展望。富有對照性的是,「理的解析」傾向於心學之個別主體以至於普遍主體立場,「義的解析」則偏重學術普遍化的客觀理解立場。兩個解析都涉及「義理原則」與「訓詁原則」的交相發明,關鍵點在於:在唐先生的詮釋學思維中,對義理及其體系的不同理解路線最終都出於「心學」立場。
期刊論文
1.林維杰(201405)。當代新儒家的“朱陸異同”論及其證釋學意涵。中國哲學與文化,11,99-1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維杰(20140600)。聞道尊孟軻,為學法荀卿:牟宗三的經典詮釋觀。鵝湖學誌,52,1-2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Gadamer, Hans-Georg(1993)。Gesammelte Werke, Bd. 2: Hermeneutik II: Wahrheit und Methode: Ergänzungen, Register。Tübingen:Mohr Verlag。  new window
2.朱熹、黎靖德、王星賢(2004)。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守仁、吳光、錢明、董平、姚延福(2006)。王陽明全集。世紀出版集團(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1991)。生命存在與心靈境界:生命存在之三向與心靈九境。臺北:臺灣學生書局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勰、詹鍈(198908)。文心雕龍義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Kant, Immanuel、李明輝(2002)。康德歷史哲學論文集。臺北:聯經。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唐君毅(2004)。中國哲學原論.原教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唐君毅(1986)。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唐君毅(1984)。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玄、孔穎達、龔抗雲、王文錦(1999)。禮記正義。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朱熹(1981)。朱文公文集。朱子大全。臺北:臺灣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林維杰(2014)。劉述先先生的詮釋學論述。全球與本土之間的哲學探索--劉述先先生八秩壽慶論文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唐君毅(2000)。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唐君毅(1988)。中華人文與當今世界。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林維杰(2007)。主觀與客觀解釋--徐復觀文史論述中的詮釋學面向。當代儒學與西方文化:會通與轉化。臺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唐君毅(1991)。哲學論集。唐君毅全集。臺北:臺灣學生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書籍
 
無相關著作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