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書畫相關論說之異同考察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林錦濤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Chin-tao
出版日期:2015
卷期:18
頁次:頁55-98
主題關鍵詞:書論畫論書畫同源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6
書法與水墨畫互為關係的論述,在唐代以前的書論或畫論中實為少見,自張彥遠於《歷代名畫記》中論述後才漸有論述者。中國的書法與繪畫自實用功能轉移到審美功能時,因兩者在其作品構成中,有某些相似或相同的地方。如:所憑藉的工具、媒材:毛筆、墨、紙、絹等。二、作者抒情達意所假托的線條。另外,二者的內美情趣有相通之處,且都強調主觀情感的抒發。基於此,有些論者對書、畫的關係,提出他們的看法。如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就論及「書畫同體」、「書畫用筆同法」的觀點。此說一開,相繼而論者散見於歷代,至今方興未艾,可見影響之深。後之論者從「書畫用筆同法」擴展為「書畫同法」,將「書畫同體」與「書畫用筆同法」演生為「書畫同源」論等等,所涉層面逐漸擴大。當這些論說持續不斷之際,近些年來有人提出不同的觀點,千餘年來一直承續的論說,開始被質疑。本文所要探討的,為將歷來對書畫結合的相關論述,概分為「書畫同體」、「書畫同法」、「書畫同源」三部分,以其觀點的異同例舉於下,並進行探討書畫是否同體、同法、同源,以及它所產生的影響。這些所例舉的論述內容大致涉及到兩個層面,即史料與觀點。本文所談為書畫相關論說的異與同,為相反的兩面,就史料而言,應該有是與非之別;就所持觀點而言,或許無關對錯,但有正偏之別。希望透過此次的分析與探討,能夠釐清正誤的史料。另一方面,能夠更清晰立論者的觀點,而得到正確的方向,這是本文撰寫的目的,也是藝術研究者的任務與責任。
期刊論文
1.陳綬祥(1981)。書畫同源與詩畫同體。朵雲,198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蘇東天(1984)。談書畫同源同法之誤。朵雲,1984(6),13-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薛永年(200411)。趙孟頫的古木竹石圖與書畫關係。美術文摘,1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鄭燮(1991)。鄭板橋全集。板橋詩鈔方超然,1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馬季戈(2002)。鄭簠的隸書藝術及其影響。書法叢刊,2002(2)=70,70-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黃惇(1997)。康乾時期的揚州書壇、揚州八怪與徽商。《中國書法》雙月刊,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阮璞(199103)。張彥遠之書畫異論。朵雲,30,25-3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沈一草(199004)。點線面及其它--談談中國畫與書法的藝術分野。朵雲,2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鄧喬彬(200109)。中國繪畫思想史。貴陽:貴州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萬新華(2006)。中國名畫家全集.柯九思。河北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朱培爾(200410)。中國書法家全集鄭板橋。河北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高秉(199712)。指頭畫說。江蘇古籍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俞劍華(2007)。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安治(1986)。中國畫與畫論。上海: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寧靜撰(197501)。書與畫的關係。藝林叢錄。商務印刷館香港分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汪之元(200711)。天下有山堂畫藝。中國古代畫論類編。人民美術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稷家(199106)。書畫同源論。藝海鈎沈近代中國美術論集ニ。台灣藝術家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