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關於建構「憲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問題
書刊名:法學叢刊
作者:林錫堯 引用關係
作者(外文):Lin, Sea-yau
出版日期:2016
卷期:61:1=241
頁次:頁1-27
主題關鍵詞:一事不二罰一行為不二罰憲法違憲審查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3)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3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8
  • 點閱點閱:92
一行為不二罰原則(或一事不再理原則)原屬刑罰領域之原則,在適用於刑罰領域內,此一原則亦可認係屬憲法上原則。「憲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性質上是一種限制或禁止執法機關對一行為全盤適用既有處罰規定之規範,且得依其內涵與適用範圍,作為法規或個別行為(裁判、行政處分等)之指導原則,並為法院與釋憲機關從事違憲審查之基準。其適用,可能使原定法秩序運作所發揮之國家公權強制力與秩序維護力降低,對公益有一定程度之影響,故在「刑罰領域外之其他領域」建構「憲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必須有充分之憲法上理論基礎,亦當明確說明其合理可行之內涵,並劃出其正當之適用範圍,如此方可稱已建構。如要從憲法觀點積極建構「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內涵,宜將其適用範圍限於刑罰與罰鍰之領域,且因尚難建構「憲法上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內涵,故宜以比例原則為「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憲法依據,並以之作為違憲審查之基準。於其他領域內,即在「罰鍰以外之行政罰」相互關係上,或「罰鍰以外之行政罰」與刑罰之關係上,當容許法律為併合處罰之規定,但亦應符合比例原則,且於具體個案適用相關處罰規定為併合處罰之裁處時,亦當符合比例原則,尤其於個案所適用之不同法律,規定相同之處罰種類之情形,更當嚴格要求。
期刊論文
1.程明修(20051100)。若世界實有者,即是一合相--大法官釋字第六○四號解釋簡析。臺灣本土法學雜誌,76,215-2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彭鳳至(20150109)。一事不二罰原則與「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辯證--為司法院釋字第604號解釋請命。司法周刊,1730,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彭鳳至(20141226)。一事不二罰原則與「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辯證--為司法院釋字第604號解釋請命。司法周刊,1728,2-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彭鳳至(20141231)。一事不二罰原則與「一行為不二罰原則」之辯證--為司法院釋字第604號解釋請命。司法周刊,1729,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會議論文
1.法治斌(2001)。試讀一事不二罰。臺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社團法人臺灣行政法學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陳慈陽(2004)。憲法學。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震山(2009)。行政法導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佐藤幸治、樋口陽一、佐藤幸治、中村睦男、浦部法穗(1997)。憲法II (第21條-第40條)。青林書院。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洪家殷(2006)。行政罰法論。五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新民(2005)。行政法學總論。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李惠宗(2007)。行政罰法之理論與案例。臺北:元照出版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李惠宗(2008)。憲法要義。台北:元照。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林錫堯(2012)。行政罰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蔡志方(2006)。行政罰法釋義與運用解說。三民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蔡震榮(2004)。論行政罰上一事不二罰之原則。公法學與政治理論--吳庚大法官榮退論文集。臺北:元照。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法治斌(2003)。試讀一事不二罰。資訊公開與司法審查。正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
無相關博士論文
 
無相關著作
 
無相關點閱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