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回歸學術評價的真實內涵--以學術共同體的建構為視角
書刊名: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崔月琴
作者(外文):Cui, Yueqi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19:1=61
頁次:頁116-125+206
主題關鍵詞:學術評價行政化學術共同體Academic evaluationAdministrative tendencyAcademic community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朱劍(2012)。重建學術評價機制的邏輯起點--從「核心期刊」、「來源期刊」排行榜談起。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劍鳴(2014)。自律的學術共同體與合理的學術評價。清華大學學報,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王華生(2014)。從定性評價到定量評價:學術評價的再度異化及其對學術出版的影響。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許紀霖(2014)。回歸學術共同體的內在價值尺度。清華大學學報,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平原(2011)。"知識共同體"及"引文/註釋"。雲夢學刊,201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張保生(2006)。學術評價的性質和作用。學術研究,20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文軍(2013)。撿索抑或評價:CSSCI功能論析。澳門理工學報,2013(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張應強(2008)。促進學術共同體的建立,營造良好的學術評價環境。華中科技大學學報,2008(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陳燕、崔金貴(2012)。學術評價中工具理性與價值理性的主導成因及平衡機制。清華大學學報,201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張曙光(2011)。學術共同體的自治和自律。學術界,201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井建斌(2006)。告別學術"官本位"之路。人民論壇,2006(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原祖傑(20140100)。學術期刊何以引領學術--兼論學術期刊與學術共同體之關係。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7(1)=53,113-124+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Aron, Raymond、葛智強、胡秉誠、王滬寧(2000)。社會學主要思潮。北京:華夏。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Weber, Max、于曉、陳維綱(1987)。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北京: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Shulman,勞柳。貝勒大學教師教育學院教師學術評價指南,www.acriticism.org。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秦開鳳(20140418)。學術評價意義問思,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社會科學報記者(20031204)。從體制中突圍--現行學術體制改革座談紀要,上海。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肖國忠(20060620)。樹立學術榮辱觀防治學術腐敗,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李永文(2007)。"論文至上"的科研考核機制催生 "尋租"土壌,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1/01/content_5554245_1.htm, 2007/01/0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