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數字人文的價值與悖論
書刊名: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
作者:張耀銘
作者(外文):Zhang, Yaoming
出版日期:2019
卷期:22:4=76
頁次:頁105-118+202
主題關鍵詞:數字人文人文學科學術期刊價值悖論Digital humanitiesHumanitiesAcademic communityAcademic journalValueParadox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1)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1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14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李劍鳴(2014)。自律的學術共同體與合理的學術評價。清華大學學報,2014(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張斌(2012)。我國學術共同體運行的現狀、問題與變革路徑。中國高教研究,2012(1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梁晨、董浩、李中清(20150400)。量化數據庫與歷史研究。歷史研究,2015(2),113-128+191-192。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朱劍(20160700)。學術共同體、學術期刊體制與學術傳播秩序--以媒體更迭時代人文社會科學期刊轉型為中心。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19(3)=63,99-111+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郭金龍、許鑫(2012)。數字人文中的文本挖掘研究。大學圖書館學報,2012(3),11-1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高瑾(2017)。數字人文學科結構研究的回顧與探索。圖書館論壇,2017(1),1-9。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Detwyler, Anatoly、姜文濤、趙薇(2016)。數字人文作為一種方法:西方研究現狀及展望。山東社會科學,2016(11),26-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Lauer, Gerhard、龐娜娜(20180700)。文化的數字丈量:“數字人文”下的人文學科。澳門理工學報. 人文社會科學版,21(3)=71,132-139+206。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姜文濤(2018)。數字人文文學研究與近代文學的興起--以北美文學研究學科史為中心的文獻學考察。文化研究,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凱薩琳・菲茨派翠克、朱豔(2013)。人文學科,數字化。文化研究,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潘威(2018)。“數字人文”背景下歷史地理信息化的應對--走進歷史地理信息化2.0時代。雲南大學學報,2018(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穗芳(2007)。羅伯托・布薩和世界最早用計算機輔助編輯的巨著〈托馬斯著作索引〉。河南大學學報,2007(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王萍、宋雪雁(2006)。EAD、DC、TEI 著錄實例及其比較分析。圖書情報工作,2006(1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蘇珊・霍基(2013)。人文計算的歷史。文化研究,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孟建、胡學峰(2019)。數字人文:媒介驅動的學術生產方式變革。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9(4),26-2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趙生輝(2015)。國外檔案領域數字人文項目的實踐與啟示。浙江檔案,2015(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7.陳靜(2013)。歷史與爭論--英美“數字人文”發展綜述。文化研究,1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8.徐志瑋(2018)。美國國家人文基金會支持數字人文的實踐和啟示。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9.劉煒、葉鷹(2017)。數字人文的技術體系與理論結構探討。中國圖書館學報,2017(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0.趙生輝、朱學芳(2014)。我國高校數字人文中心建設初探。圖書情報工作,2014(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1.魏清華(2018)。歐洲數字人文教育現狀及其啟示。圖書館學刊,20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2.郭晶、王曉陽(2018)。國外數字人文研究演進及發展動向--基於哈佛大學圖書館館藏相關專著的梳理。圖書與情報,201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3.周晨(20170400)。國際數字人文研究特徵與知識結構。圖書館論壇,2017(4),1-8。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4.王濤(2019)。中國的世界史研究實現數字轉型要面對的問題。南京大學學報,20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5.劉煒、林海青(2018)。數字人文研究的圖書館學方法:書目控制與文獻循證。大學圖書館學報,2018(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6.申斌、楊培娜(2017)。數字技術與史學觀念--中國歷史數據庫與史學理念方法關係探析。史學理論研究,2017(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7.包弼德、夏翠娟、王宏甦(2018)。數字人文與中國研究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圖書館雜誌,37(11),18-25。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8.梁晨(2017)。量化數據庫:「數字人文」推動歷史研究之關鍵。江海學刊,2017(2),162-164+23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9.王大學(2016)。國際學界國家歷史地理信息系統建設與利用的現狀及啟示。江蘇師範大學學報,2016(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0.廖泫銘、范毅軍(2012)。中華文明時空基礎架構:歷史學與信息化結合的設計理念及技術應用。科研信息化技術與應用,201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1.張萍(2018)。地理信息系統(GIS)與中國歷史研究。史學理論研究,2018(2),35-4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2.趙思淵(2016)。地方歷史文獻的數字化、數據化與文本挖掘:以〈中國地方歷史文獻數據庫〉為例。清史研究,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3.梁晨(2019)。用大規模量化歷史數據庫檢驗中國的長期代際遺傳。南京大學學報,2019(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4.陳志武、彭凱翔(2016)。清初至二十世紀前期中國利率史初探--基於中國利率史數據庫(1660-2000)的考察。清史研究,2016(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5.王賀(2019)。“數字人文”如何與現代文學研究結合。現代中文學刊,2019(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6.邱偉雲(2019)。驗證、修正、創新:數字史學方法的三重功能。南京大學學報(哲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2019(2),87-9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7.張智雄、孫坦(2008)。文本可視化及其主要技術方法研究。現代圖書情報技術,2008(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8.歐陽劍(2016)。面向數字人文研究的大規模古籍文本可視化分析與挖掘。中國圖書館學報,201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9.王兆鵬(2018)。今後古典文學研究的可視化趨勢。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201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0.徐永明(2018)。中國古典文學研究的幾種可視化途徑--以湯顯祖研究為例。浙江大學學報,2018(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1.張耀銘(2019)。人工智能驅動的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轉型。濟南大學學報,201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2.李點(2017)。面對數字人文的幽靈。燕山大學學報,2017(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3.陳靜(2018)。數字人文知識生產轉型過程中的困境與突圍。文化研究,3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4.原祖傑(20140100)。學術期刊何以引領學術--兼論學術期刊與學術共同體之關係。澳門理工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7(1)=53,113-124+205。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Schreibman, Susan、Siemens, Ray、Unsworth, John(2004)。A Companion to Digital Humanities。Blackwell。  new window
2.托馬斯・庫恩、范岱年(2004)。必要的張力。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其他
1.(20120605)。西方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困境與出路,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李子林,王玉玨(20181015)。檔案與數字人文的“和”與“合”--國外開展檔案數字人文項目的實踐,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馮惠玲(20171221)。數字人文--在跨界中實現交融,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雷家瓊(20140630)。構建量化數據庫算出更精確的歷史--訪香港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科學學院院長李中清教授,北京。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陳寅恪(2001)。陳垣《敦煌劫餘錄》序。金明館叢稿二編。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王曉光(2010)。“數字人文”學科的產生、發展與前沿。方法創新與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