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試以「印篆」看篆書的隸變
書刊名:書畫藝術學刊
作者:黃乾殷
作者(外文):Huang, Chien-yi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20
頁次:頁163-181
主題關鍵詞:篆書小篆印篆璽印隸變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15
本文主要由印篆去探討篆書之隸變。首先由先秦古璽觀察大篆到小篆的統一。其次再探討秦系印到漢篆的隸變。在先秦文字中共可分為五系分別為:齊系、燕系、晉系、楚系、秦系。其中齊系、燕系、晉系、秦系繼承了大篆系統文字,楚系文字則以簡帛書風格呈現。秦國也有簡帛文字,如:《青川木牘》、《雲夢睡虎地秦簡》、《里耶秦簡》……。而這便可視為秦系文字隸變的開始。而後,秦統一六國,頒布小篆以作為官方通行文字,民間則是延續著使用簡帛文字,稱為古隸。由先秦的璽印可視為隸變的先趨。到了秦國一統,小篆雖為官方文字,但隸變之已經成為一必然性的事實了。最後以漢篆比對《說文解字》中的小篆更可發現文字的隸變。
期刊論文
1.杜忠誥(19790100)。說隸書。藝壇,130,13-1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游國慶(1996)。楚帛書及楚域之文字書法與古璽淺探。印林,17(1)=97,2-2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林進忠(1996)。戰國楚璽藝術賞析。印林,17(1)=97,25-3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林文彥(20061100)。古璽掇遺。書畫藝術學刊,1,95-120。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許仙瑛(2005)。漢代瓦當研究(博士論文)。臺灣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連蔚勤(201007)。秦漢篆文形體比較研究(博士論文)。東吳大學。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莊哲彥(2008)。古璽章法於閒章篆刻之創作研究(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許慎、段玉裁(2006)。說文解字注。台北:黎明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服部畊石(19760302)。篆刻字林。東京都:三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陳星平(2005)。中國文字與篆刻藝術。臺北:文津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張謇(1978)。金石大字典。台北:宏業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顧藹吉(1977)。隸辨。台北:世界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辛農(1990)。中國印譜。台北:地球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曾紹杰(1986)。金木印精選。台北:曾紹杰。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趙平安(2008)。隸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叢文俊(2009)。中國書法史·先秦·秦代卷。江蘇教育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司馬遷、裴駰、司馬貞、張守節(2005)。史記。臺北:藝文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北岳(198506)。篆刻藝術。台北:漢光文化圖書公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林文彥(1999)。印章藝術。屏東:屏東縣立文化中心。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3.馬場雄二、王秀雄(1977)。美術設計的點線面。台北:台隆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4.羅福頤(1988)。古璽彙編。北京:文物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5.何琳儀(1989)。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6.脫脫(1980)。宋史。鼎文。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