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儒學推己及人的多維考察
書刊名:孔孟學報
作者:萬光軍
作者(外文):Wan, Guang-jun
出版日期:2016
卷期:94
頁次:頁175-193
主題關鍵詞:推己及人儒學可能困境未來走向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0
  • 點閱點閱:12
期刊論文
1.郝長墀(2005)。墨子是功利主義者嗎?--論墨家倫理思想的現代意義。中國哲學史,2005(1),70-7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懷宏(2010)。底線倫理的概念、含義與方法。道德與文明,2010(1),17-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張豐君(2012)。孟子推恩說何以可能。管子學刊,2012(2),24-2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侯步雲(2009)。從《論語》看「推己及人」之「己」。社會科學家,2009(1),157-15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吳啟文(1990)。論推己及人--兼論傳統道德在當代中國的地位和價值。道德與文明,1990(5),27-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國榮(2000)。道德系統中的德性。中國社會科學,2000(3),85-9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王莉(2003)。推己及人與角色扮演--道德意識的個體發生機制。安徽大學學報,2003(3),32-36。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萬光軍(2011)。本源之本與本末之本,儒學群己倫理的兩重向度。道德與文明,2011(1),90-94。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杜維明(2012)。體知儒學。浙江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馮契(1996)。認識世界和認識自己。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顏炳罡、彭戰果(2012)。孔墨哲學之比較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何懷宏(2009)。良心論。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陳旭麓(1992)。近代中國社會的新陳代謝。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楊國榮(2002)。倫理與存在。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費孝通(2007)。鄉土中國。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約翰.羅爾斯、何懷宏、何包鋼、廖申白(1988)。正義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朱熹、黎靖德、王星賢(1986)。朱子語類。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余治平(2012)。忠恕而仁:儒家盡己推己、將心比心的態度、觀念與實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王夫之(1996)。船山全書。長沙:嶽麓書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