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目顯示

回上一頁
題名:魏晉月意象詩歌中孤獨意識的內涵與呈現方式
書刊名:雲科漢學學刊
作者:林曉虹
出版日期:2009
卷期:8
頁次:頁81-107
主題關鍵詞:魏晉文學魏晉詩歌月意象孤獨意識
原始連結:連回原系統網址new window
相關次數:
  • 被引用次數被引用次數:期刊(0) 博士論文(0) 專書(0) 專書論文(0)
  • 排除自我引用排除自我引用:0
  • 共同引用共同引用:6
  • 點閱點閱:2
期刊論文
1.阮忠(1997)。一輪明月啓情思。華中師範大學學報,36(1),104-10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何欣竹(2007)。古典詩詞「月」意象探蹟。山西師大學報研究生論文專刊,34,80-8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季紅(19830500)。意象與意象語言。創世紀詩刊,61,9-21。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崔第品(2007)。「月」意象:古代詩人的自我表達。畢節學院學報,25(5),65-68。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楊芙蓉(1996)。古典詩詞中「月」意象探幽。廣東民族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1),58-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廖美玉(20010900)。漢魏詩人夜未眠的心智模式。成大中文學報,9,71-97。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趙荷香、傅麗霞(2007)。中國古代文學中的月亮原型及其影響。東岳論叢,28(6),60-62。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劉威(2007)。淺談唐詩中「月」的意象。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3),28-29。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劉艷(2007)。淺談古代詩詞中的月意象。濟寧師範專科學校學報,28(1),18-20。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聶凌燕(2008)。三千寵愛在一身--漫談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月亮意象。山東文學,2008(2),82-83。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林聆慈(20020300)。古典詩詞中的月意象。國文天地,17(10)=202,56-61。new window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2.莊超穎(2003)。古代離別詩中月亮意象的社會心理內涵。福州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2),74-77。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學位論文
1.林聆慈(2003)。東坡詩詞月意象研究(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
1.葉嘉瑩(2007)。葉嘉瑩說阮籍詠懷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2.房玄齡(1971)。晉書。臺北:中華。  延伸查詢new window
3.劉勰、黃叔琳、李詳、楊明照(1974)。文心雕龍校注通變。臺北:世界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4.邵毅平、顧曉鳴(1993)。詩歌:智慧的水珠。台北:國際村文庫書店。  延伸查詢new window
5.劉熙載(1964)。藝槪。臺北:廣文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6.錢穆(1991)。國史大綱。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  延伸查詢new window
7.袁濟喜(1995)。人海孤舟--漢魏六朝士的孤獨意識。河南:河南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8.歐麗娟(19971231)。杜詩意象論。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9.逯欽立(1998)。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北京:中華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0.鄭毓瑜(1997)。六朝情境美學。臺北:里仁書局。  延伸查詢new window
11.黃永武(1984)。詩與美。洪範。  延伸查詢new window
圖書論文
1.桀溺(1998)。閱讀王粲。歐洲中國古典文學研究名家十年文選。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  延伸查詢new window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QR Code
QRCODE